玛丽苏带莹莹回到家,莹莹就对外婆说,
“外婆,我爸爸今天来学校看我了,还和妈妈一起带我去吃肯德基了。”
“嗯?我说你们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呢,张家伟来北京了,你怎么不让他来家里啊?”苏妈妈抱着莹莹坐在自己身边,向准备去二楼卧室换衣服的玛丽苏问道。
“我们都离婚了,我让他来家里是怎么回事啊,你和爸爸看到他不心烦吗?”玛丽苏见妈妈过问这件事,只得在楼梯上站住,说道。
“你管我们心烦不心烦干嘛,我们心烦也是因为你们生活得不好,你们如果生活得好了,我们不就不心烦了吗?你和妈妈老实说你和张家伟到底还有没有感情,如果还有感情,我看你们还是尽快复婚吧,这对孩子也好。”
“妈,这事情我们以后再说吧,莹莹还在这里呢。”玛丽苏不想和妈妈当着孩子面讨论她和张家伟的事情,说了一声,就进卧室换衣服去了。
“外婆,我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爸爸来我们家,我爸爸又把工作丢了,他现在还要回去找工作,所以不能陪我们。”一边的莹莹小大人似地替妈妈把话说了。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苏妈妈怜爱地抚摸着外孙女的头。
“莹莹,你还缠着外婆干什么,快自己去屋里写作业,你看现在都几点了,睡晚了,明天早上又起不来床了。”换上家居服的玛丽苏从卧室出来,支走了女儿,“姐姐和爸爸怎么今天都不在家?”
“悦音单位有事,打电话说晚一点回家,你爸吃完晚饭就去你李叔家了。”苏妈妈边说边让玛丽苏在自己对面的沙发坐下,“张家伟又把工作给辞了,这孩子做事情怎么没有长性呢?”
“这次不是他辞的职,是老板把他炒了鱿鱼。”在妈妈面前,玛丽苏还是替张家伟辩解了。
“我看一定还是张家伟工作没有用心,才被老板炒了鱿鱼,他这次来北京见你,没有提出和你复婚吗?”苏妈妈转到了她最关心的问题。
“他倒是向我提了想和我复婚,可他现在连一个正经工作都没有,我怎么和他复婚啊,难道让我赚钱养他吗?我真是这样做了,爸爸还不被气死,当初我嫁张家伟的时候,爸爸就没有看上张家伟,如今我们离婚了,爸爸更是瞧不上他了。”玛丽苏对妈妈说出了心里话。
“你不要管你爸爸对张家伟什么态度,过日子是你自己的事情,依妈妈看,张家伟对你和莹莹还是很在意的,你们离婚以后,过年过节,他都往家里寄东西给你,莹莹和你过生日,他都还记在心里,去年他不是还给你的银行卡里打了几十万吗?虽说是给你卖房子的钱,但对你交待的事情这么上心,就不是一个和你离了婚的男人的态度,你不要对张家伟要求太多了,张家伟至少比你姐夫好,你姐夫当初倒是你爸爸看上的,现在怎么样,竟然动手打了你姐,妈妈最看不上对女人动手的男人了,你姐是多么温柔的女人,平时在家对你姐夫百依百顺,最后还落了个被家暴的地步,你姐离婚,我支持,但你和张家伟离什么婚啊,男人工作不顺心,辞职就辞职了,只要他肯努力,对老婆孩子好,就是不错的男人。这样有情义的男人,你不要,将来哪天你一定会后悔的,我们学校有好几个年轻小姑娘找的可都是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老男人呢。”苏妈妈说起当初玛丽苏出人意料的离婚,就开始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
“好了,我知道了,自从姐姐离婚搬回家住,你就整天让我和张家伟复婚,好像我和姐姐住在家里丢了你的人似的,我都三十好几了,我自己的事情我会处理的,你还是多替姐姐操心吧。”
玛丽苏被妈妈这样唠叨着,心里有些不平静起来,张家伟这次是特意来北京向自己请求复婚的,被自己拒绝了,会不会让他对他们的未来死心了呢,毕竟张家伟刚三十出头,年富力强,成熟英俊,是最受现在小姑娘喜欢的类型,他们离婚时间还不长,他还念着自己和孩子,如果分开的时间长了,周围又遇到合适的女孩,说不定就移情别恋了。
“二个姑娘都离婚住在家里,院子里都有人说闲话了,我不在乎,可你爸在乎。你姐夫是太不像话了,他们离婚,我和你爸都同意,你姐回家住,也是我和你爸让她搬回来的,所以我们不好说她,说了怕你姐多心。可你不同了,你和张家伟离婚,事前也没有和我们说一声,等把离婚手续都办了,我们才知道,还不是你自己对我们说的,是你姐告诉我们的。当时,你爸就很生气,说当初非要和张家伟结婚的是你自己,二个人结了婚就好好过日子吧,怎么说离婚就离婚了,也不为孩子考虑考虑,简直是把婚姻当儿戏,要不是我和你姐在旁边劝你爸,你爸才不会同意把你调回北京的。前二天,你李叔又和你爸爸提起他儿子李小松了,说那个李小松是真喜欢你,听说你离婚调回北京了,他也从美国回来了,又让他爸爸向你爸爸提亲呢,这事情,我没有让你爸和你说,我怕你真就考虑这个李小松了,那莹莹以后该怎么办?你还是要替孩子想想,况且张家伟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妈妈是希望你和张家伟复婚的,你认真考虑考虑吧。”
因为张家伟的到来,又让苏妈妈唠叨了玛丽苏一个晚上。经妈妈这么一说,玛丽苏还真有一点后悔了,当时应该答应张家伟在北京等他,这样的话,也给了张家伟一点和自己复婚的希望,如今可好,张家伟白跑一趟,什么结果也没有,不知道他该有多么的失望呢。再往后想,玛丽苏竟然纠结起来,晚上辗转反侧地失眠了。
第二天,玛丽苏头昏脑涨地去北大医院上班,刚走进科室就有护士过来说有人一大早给她送了很大的一束花,送花的人走了,花放在她的办公桌上。那是香水百合配着满天星的花篮,闻着很香,玛丽苏拿着花篮看了看,没有发现任何留言的小条,也许是哪个病人送的吧,玛丽苏这样想着,也就没有当回事,把花篮放到一边,开始干活,晚上下班后把花篮带回了家。
“妈妈,这花好香啊。”莹莹凑近花篮闻起来。
“丽丽,有人送你花了,是谁啊?”悦音接过花篮,拿去放在客厅的茶几上。
“不知道是谁,今天早上上班前就送到科室了,我没有看见送花的人,这人也没有留下什么话,我想可能就是哪个病人送的,以前也有病人送我们科里医生鲜花的,我觉得这花挺好看,就拿回家了,放在客厅换换心情。”
既然玛丽苏这样说了,家里其他人也就没有再追问。晚上,玛丽苏前一天没有睡好,白天累了一天,吃完晚饭早早回自己房间补觉去了。悦音陪莹莹写完作业,没有让孩子打搅妹妹,自己带着莹莹睡了。莹莹从小就和大姨亲,也很愿意和大姨一起睡,这比和妈妈睡有意思多了,因为睡前可以听大姨讲故事。悦音自己没有生孩子,但又是那种天性喜欢孩子的女人,因此,这个家里就数悦音对莹莹最娇惯,外婆次之,二人平时都很少对孩子说重话,莹莹回到家其实更习惯和大姨外婆腻在一起。
接下来的三天,每天早上,玛丽苏都收到了陌生人送来的鲜花,有一天,玛丽苏特意提早到科室等着来给她送花的人,可等来的却是快递小哥,本来,玛丽苏是拒绝签收的,但看到快递小哥一脸为难的样子,还是勉强签字把花篮收下了。正当玛丽苏被花篮的事情困扰时,送花人终于给她打来了电话,
“小丽吗?我是李小松,送你的花,你喜欢吗?今天周末了,晚上想请你一起吃个便饭,我们俩很多年没有见面了,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和你聊聊天,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的事情。”
李小松比玛丽苏大三岁,比姐姐悦音小一岁,李爸爸和苏爸爸是老战友,不过官没有苏爸爸当得大。小时候,玛丽苏在北京少年宫学习钢琴的时候曾经和李小松在一个班里,因为二家是世交,李小松又比玛丽苏大,所以每次上完课都是李小松送玛丽苏回家。那时候,玛丽苏和李小松关系很好,二个人一个弹钢琴,一个拉小提琴,曾经合作一起参加过北京少年宫的汇报演出,获得过青少年组器乐大赛的一等奖。小时候,玛丽苏整天跟在李小松身后,她那时候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和李小松一起当音乐家,然后嫁给李小松,那时候,李小松也是这个想法。小孩子的理想大多只能是梦想,李妈妈对儿子的期望不是让儿子去当什么音乐家,让儿子去少年宫学拉小提琴,也只是给儿子培养一个业余爱好,所以,高中毕业那年,李家爸妈坚持让李小松学理工科考了清华大学。那年,原本二人说好的一起去参加北京爱乐乐团招生考试,李小松爽约了。那天,玛丽苏在考场外等了很久,也没有见到李小松的身影。那天,天上下着雨,玛丽苏失望地在雨地里站了一天,因为没有同伴最后也没有走进考场参加考试。那天回家后,玛丽苏就感冒发烧生病了。那天以后,玛丽苏就没有再去少年宫弹琴,也没有再见李小松。高中毕业,玛丽苏没有报考音乐学院,而是选择了去苏州大学学医,李小松可以称得上是玛丽苏的初恋,虽然那时候他们都还小,也没有相互地表白过,但这种事情,在二个人的心里是有默契的,至少当年的玛丽苏这样想过。经历了初恋伤痛的玛丽苏开始不相信什么纯真的爱情,她开始变得很高冷,对异性的追求都很抵触,直到遇见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张家伟。那时候的张家伟看上去是那么老实单纯,大学四年,玛丽苏不让张家伟碰自己,张家伟就老老实实地呆着,从不违规做出什么让自己不高兴的事情。张家伟的真诚最后打动了玛丽苏,让玛丽苏冰封多年的爱情融化了。其实她是知道张家伟因为和自己成长的环境不同,并不是非常适合自己,但她还是不顾爸爸的反对,坚决地嫁给了张家伟。因为张家伟是第一个在心理上让她有安全感的男人,和张家伟在一起,她感觉踏实,她可以很有把握地知道张家伟不会主动离开她。这种心理上的需求在结婚多年后,对于已经恢复正常的玛丽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的时候,她和张家伟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就凸显了出来。在玛丽苏看来,张家伟既然选择做医生,就一定要尽力地去做一个好医生。在玛丽苏的思想里,工作没有好坏,只有尽力和不尽力的区别。努力工作,把事情做好是她信奉的人生准则,她不接受任何的半途而废。就像她当年对李小松的态度一样,玛丽苏不能接受张家伟后来对工作的态度,她不由自主地会生气,尤其看到张家伟不好好上班整天泡在网络游戏里的时候,她感到极度的失望。因此,玛丽苏坚决地选择了离婚,让自己和张家伟都可以重新开始,虽然当时她和张家伟还有感情。她相信这样做对她和张家伟都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当初离婚,玛丽苏并不后悔,只是后来看到莹莹对张家伟的依恋,才让她感觉有一点对不起女儿。今天,李小松又找来了,既来之则安之吧,现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婚姻的玛丽苏已经对当年李小松爽约的事情淡然了,所以答应了李小松的邀请,她也很好奇这些年李小松是怎么度过的,当然,下午接莹莹放学的任务就委托给了姐姐悦音。下班后,李小松开车来医院接玛丽苏,单位的同事都很好奇每天给苏医生送花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此,李小松进来时,迎来了齐刷刷的注目礼。李小松个子不高,甚至有一点矮小,但身材匀称,穿了一身很考究的西装,脖子上系着领带,头发理得很短像一个时尚的年轻人,戴着黑边眼镜,一副斯斯文文读书人的样子。
“苏大夫,这是谁啊,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呗。”同事中有人起哄道。
“是我同学,叫李小松。”
玛丽苏看着长大后的李小松,感觉和中学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还是一副书生的模样,只是多了一点洋鬼子的味道,这时的李小松已经被围观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你别介意,她们都是我的同事,一会儿也都要下班了,只是好奇每天给我送花的人长什么样子,才留下来看你。”玛丽苏大方地介绍了李小松后,又向李小松解释道。
“姐妹们,都看过了吧,我们走了。”为了满足同事们的八卦心理,玛丽苏很自然地挽着李小松的胳膊,走着台步和李小松出了科室大门。
“我在王府井附近的莫尔顿牛排坊订了位置,我们直接去吗?”被玛丽苏当众挽着胳膊,李小松突然感觉心脏突突地跳了起来。不过,玛丽苏没有让李小松激动太久,出了医院大门,就松开了挽着李小松的手,还多余地解释了一句,
“既然接受你的邀请,我就听你安排,你说去哪里就去哪里。我刚才挽你胳膊,没让你不自在吧,我们这些同事八卦得很,我索性当面按她们心里想的做了,她们上班的时候也就不来烦我了。”
莫尔顿牛排坊在北京算是一家很有名气的西餐厅,坐落在城市的繁华区,外面看西洋风格的装修显得很时尚,而里面的就餐环境却是安静温馨的。因为李小松是提前预定的,一进门,服务生就直接把二人带到临窗的一张餐桌前坐下,很麻利地点燃了桌上的蜡烛,然后按程序把事前预订好的菜端了上来,并一一介绍了每一道菜的名称和各自的口味特点,服务很周到。等服务生最后把葡萄酒替客人倒好,离开后,李小松端起酒杯,对玛丽苏说道,
“感谢你接受我的邀请,我们先为我们今天的重逢喝一杯。”
玛丽苏拿起酒杯和李小松碰了一下,微微地茗了一口,就放下了酒杯,
“你回去时不用开车吗?”
“我这次约你就是想好好和你说说话,我已经找了代驾,今晚准备和你一醉方休。”
李小松一口喝干了杯中的葡萄酒,又拿起酒瓶为自己倒满了酒,看玛丽苏没有喝酒的意思,也不再劝,自顾自地一杯又一杯地喝了起来。
“我啊,很后悔当年辜负了你,没有和你一起去参加考试。这些年,我心里一直觉得很对不起你,我自己过得也很不开心。小的时候,我是太听我妈妈的话了,按照我妈的安排,一直读书,清华硕士毕业那年,本来想和你重归于好,不巧的是你那时候已经有了心上人。再呆在北京也没有什么意思了,我就去美国读博士,毕业后留在硅谷当工程师,还和一个美国女孩结了婚,不过,没有过几年就离婚了。去年听我爸爸说你也离婚了,还调回了北京,我就又有点心动,今年在北京中科院找到了一份研究员的工作,前几天,我辞职从美国回来了。那天,我在路上看到你带着孩子,本来想过去和你打一个招呼,但后来又看见一个男人拎着大包小包地站在你身边,我没有好意思打搅你们,不知道那天站在你身边的男人是你什么人,我还有机会吗?”
几杯酒下肚,李小松涨红了脸,一改过去的含蓄,简单直接地向玛丽苏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那是我前夫,叫张家伟,来北京看孩子的。”
玛丽苏放下了手中正在切牛排的刀叉,抬头看着已经有点醉意的李小松。眼前的这个男人不再年轻了,脸上已经有了沧桑的皱纹,自己也不年轻了,面对李小松如此直白的示爱,玛丽苏没有心动的感觉,她平静地回答道。
“没想到你也是结婚了又离婚了,你们没有孩子吗?”玛丽苏转移了话题。
“有一个儿子,叫托尼,现在由我前妻带着,今年5岁了,我妈一直想让我把她的孙子带回国接受中式教育,这次回国前,我找了律师争取儿子的抚养权,律师已经和我前妻谈过了,说如果我愿意付给她一大笔钱,她同意给我儿子的抚养权。现在是钱的问题,我正准备和我爸妈商量这件事呢,今天我约你出来,也想听听你的意见。”说起孩子,李小松觉得还是应该把情况和玛丽苏交待清楚,免得以后二人真在一起,又有什么误会。
“你问我的意见?”玛丽苏假装没有听懂李小松话中的意思。
“你应该听你爸妈的意见才对,你爸妈怎么说?”玛丽苏又一次转移了话题。
“我还没和我爸妈说呢,他们应该是愿意付钱的,我就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我们以后在一起,你介意我把儿子从美国带回来吗?”这时候的李小松也放下了手中的刀叉,紧张地看着玛丽苏。
“没有如果,我们现在只是曾经少年宫的同学,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现在的还什么都没有开始,你的家事,我不参与。”被李小松一直逼问着,玛丽苏只好实话实说,原本热烈的谈话气氛一下子冷却了下来。
“这个问题,我们不说了,我想我们以后会有如果的,请给我这个机会,我再不会辜负你,我一定会让你幸福的。”
安静了很长时间,李小松又打破了沉默。这次,玛丽苏没有再接话,而是沉默着,低头继续吃她的牛排。
李小松和玛丽苏第一次正式的约会就这样没有结果的结束了。不过,自从这次约会后,李小松经常下班开车到北大医院接玛丽苏下班,也开始经常出入玛丽苏的家,“叔叔阿姨姐姐”地叫得和一家人一样,苏爸爸本来就对李小松有好感,每次都热情地招呼着,玛丽苏本人不表态,苏妈妈和姐姐悦音也就听之任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