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我刻意忘记的一段经历,没想到今天又再次被提起。
听我慢慢道来:
今天回老房收拾收拾,回来的时候无意中聊起那位老邻居。
老妈的话,填补了我对主人公经历的空白。
张姨(化名)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在取药处工作,她的老公刘叔(化名)是一位教师,有两个儿子。
小儿子上初中时与人打架,被人恐吓过,加上自己心眼小、胆儿小,后来就一直精神不太正常。
慢慢地,小儿子越来越疯,经常殴打父母,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只要一回家,就追着打。
大儿子基本不在家,刘叔又比较强壮,所以挨打的总是张姨。
这孩子天天打他妈,追着打,但是一看到有外人,马上就老实了。所以张姨经常往外跑,在我家躲着,直到晚上刘叔下了晚自习才敢回家。
就这样一直疯了十几年,到后来老两口70多了,有一次张姨让他打得骨折好几处,实在没法儿,才送了精神病院。
再说说她的老公,刘叔。
从她们结婚起,张姨的工资卡就在刘叔手里,花一分钱要一分钱,不过经常是要不出来。连邻居们都看不过眼,张姨的内衣破烂的全是窟窿,也不给换。
结婚好几年也不让张姨回娘家,她手里一分钱没有。
后来终于有一次让回去了,就给200块钱,也就是刚够车票的。
回家一趟,总不能什么也不买吧?还是个正式工,工资也不少开。
说来也巧,正好赶上她们单位评比,给了200块钱奖金,给的现金,吓得她赶紧藏在被子角里。
可是临回家前几天,她晒被子给忘记了,掉到了地上。
那时候都是老院子,大家都在一起晒被子,钱被我妈捡到了。我妈估计是她的,也知道她这情况,就没说什么,把张姨偷偷地叫出来,一问还真是。
原来张姨想用这200块钱给她兄弟媳妇儿买身衣服,因为娘家是农村的,没什么钱。
把大伙都给气得够呛,就把家里的一些不太旧的衣服都拿了两件,让她带回去,让她拿钱再买点水果什么的。
关于回娘家,还有一件小事,有人给了她一双鞋,她想给弟弟拿去,这双鞋整整藏了3年,直到那次回家才带上了。
光是控制着财政,你以为这就完了?
张姨在家里没有一点地位,那时她还有个老婆婆,也在她们家,对她非打即骂。
家里的活都是张姨干,上完班就得回家干活,还得伺候老婆婆。
比如家里炖了3条鲫鱼,经常是刘叔1条、小儿子1条、老婆婆1条,张姨永远吃不到。
婆婆打骂了她二十来年,去世了;小儿子打骂了她十几年,送到医院了;但是这并没完……
我要说的就是这位刘叔,这才是她们家最大的暴力者。
他的脾气很暴,回家动不动就喝酒打老婆,所以有一段时间,张姨竟然同时挨这3个人的欺负。
那时候也没有报警这一说,老辈子的人都是逆来顺受惯了,单位领导、邻居们劝也劝不了。
经常是老头拿着鞋底子在后面追,老太太在前面吓得跑,别人拦着,他还阵阵有词,当着外人也打。
现在张姨80多了,这一生从来没反抗过,刘叔现在已经瘫痪,坐轮椅了,就靠张姨伺候着。
但就这样,照样是想骂就骂,想打两下就打。
故事到这也就结束了,剩下的也就是重复几年这样的生活……
我没有对其中的情节,进行详细的描写,我觉得没意义。不想用那些描写,来刺激读者的感官。
这段记忆本来在我脑海中被刻意地忘记了,这几年经常看到一些家暴的新闻,都没想起来,本来就不愿触及这些事。
社会上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都说贫穷限制向上的想象力,富有限制向下的想象力。
要我说,幸福的人也限制了悲惨的想象力,真不知还有多少人在承受这些,甚至比这样还要残酷的生活。
张姨忍受了,她没犯法,但受了一辈子罪;李阳妻子,成功了,她离婚了,也是合法的;黑龙江嫩江市一位妇女,被家暴50余年后,拿擀面杖杀死了丈夫,被判了5年,她做错了吗?百余村民签字为她情愿……
对待家暴有很多方式,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