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周三,当七岁的她像往常一样从集市往家赶时,一个身着米色雨衣的暴露狂出现了……
长大后,当她有勇气有能力面对这件事,背部的疼痛与向内收缩的肩部无不向外“诉说”着她当年的弱小与无助。
不幸对不幸的人而言总是接二连三出现。
九岁那年,她和母亲从警察局出来,一言不发的母亲脸上出现憎恶的表情,让她误以为做错事的人是她。
此前的一天深夜,一个陌生男人翻窗进了她的房间……警察拿来数百张照片让她辨认。
直到今天她才意识到,那数百张照片里的人都是恋童癖者。不曾得到心理安抚的她,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类似性侵害者那样的自责心理。
她叫斯特凡妮·阿于索,是法国的一名“非编”心理医师。她的人生遭遇就像一副烂牌,但她却用这些牌赢得灿烂的人生。
童年的种种经历没有让阿于索垮掉,尤其是夜袭事件,她意识到这些经历是一笔不同寻常的“财富”,让她在面对性侵犯受害者时更加感同身受,更能与之交心。
这为她长大后成为一名心理医师作了铺垫。她说:
一个遭受过可怕经历的人有能力走出焦虑和负罪感的阴影,并开始新的生活,这对我来说是震撼人心的事情。
那有没有一种方法,使人们像预防感冒一样,预防负面情绪体验侵蚀内心呢?
阿于索争取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合作、向供职科室的主管积极提建议。尽管那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她虽败犹荣!
她笔下的文字让人懂得:
学会处理情绪,意味着回归本源,回归人类蕞基本的元素,这对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精神健康的广泛关注,是可以带来深刻社会变化的。
这是一位心理医生对她职业生涯的回顾,也是她给自己人生际遇所下的诊断。
在光尘出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心理医生的人生故事》一书中,22位心理医生将他们甚少分享的人生经历书写成文,意图告诉读者:曾像你我一样“千疮百孔”的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一个更好的人的。
为了成为病人心中可靠、清醒、懂得倾听和慷慨的心理医生,他们不断进行自我的构建和进步。而这,恰恰是人在自己一生中需要开展的工作。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呢?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们可以减少对心理疾病的误读与误解,避免自己重新陷入忽视自我情绪的“怪圈”。
医者并非不能自医,至少在心理学领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治愈自己内心、成为更好的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