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眼中浮现出的是一个荒原。
荒原上有两个鬼魂在永生永世流浪。
而他们相依为爱,流浪为家。
当十五岁的我第一次读完呼啸山庄时,便被深深吸引。复仇的悲剧,几代人的轮回,折磨至死掘墓抱尸的浓烈爱恨,是我很难从其它小说中读到的。
哥特式的风格充斥其书,阴森晦暗而不可言说,跟随洛克伍德的步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稀奇古怪的一家人,一切都像一本泛黄的画着种种诡异涂鸦的破烂书卷,飘散在荒原里的碎屑被一点点地拼凑起来,呈现出了一个几百年前发生在呼啸山庄的故事,一个只会发生在呼啸山庄的故事。
如此赤裸裸地血淋淋地将种种阴暗剖开,毫无疑问正满足了一个十五岁少年的猎奇欲望。互相折磨到死亦不休的极致虐恋正符合一个十五岁少年对轰轰烈烈爱情的想象。
那时的我更多的其实是被情节所吸引,十五岁的我还未曾接触过这样的复仇爱情小说。
但随着我逐渐长大,才意识到情节仅仅只是小说的一部分,更多的意义在于情节以外。
严格来说,后世不乏狗血刺激的小说情节之复杂反转远超呼啸山庄,但文学史上,没有哪一本小说却能够替代它。千百年来,只有这一本呼啸山庄。
因为这本小说构筑了一个远离工厂城市的“呼啸山庄”,构筑了一个“呼啸山庄”的精神世界,在这里,人们要么爱,要么死,从来没有一种更为温和的折中的方式。
我们是在生存中有了爱恨,而他们是靠爱恨而生存。
没有了这样的感情浓度,他们的生命是否还能继续维持?
正如后人们评价那般,这本小说就像是一首长诗,其处处洋溢的充沛感情早已跳脱出字句本身。而字句在艾米莉的组合排列下竟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情感能量。内向不善言辞的艾米莉将内心的能量与充盈的情感全部倾注在这本小说上。而艾米莉也只凭借仅有的这一本小说名传千古。
很难想象从未恋爱过的艾米莉是如何创造出了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很难想象她是在当时的时代下却创造了一个不属于任何特定时代的故事,一个不仅超越当时的故事,一个将继续在未来熠熠生辉的故事。
因为呼啸山庄想要探讨的并不是这个爱情故事本身,探讨的是永恒的人的生存问题。人究竟该以怎样的状态生存?
这本小说体现了人在自我追求过程中的撕扯与分裂。野蛮与文明的撕扯,理智与情感的撕扯。文明就一定优于野蛮吗?文明外壳下资产阶级人内部的腐烂远不如自然状态下人的纯真。正如埃德加家族多以病亡告终,伦敦来的洛克伍德体弱多病,如此种种正体现了这样的一种讽刺。
而艾米莉给出了她的答案,到荒原去,那里才是爱与家。所以在她的笔下,便创造出这样的一个荒原世界。
喜欢请点赞哦 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
点赞的人多我就继续更新呼啸山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