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俄罗斯之行,是我从读大学离开家,二十多年以来跟妈妈相处最久的一次。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争吵,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只不过,这份爱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像我对你一样。这六天的旅行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徐伊万
01 我不是你想象中的儿子
和徐峥以往的“囧”系列不太相同,电影《囧妈》虽然特意加了许多搞笑的细节,但其中的母子共处模式引人深思,让我无法开怀大笑。
“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句话在电影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张璐对徐伊万说,第二次是徐伊万对妈妈说。
徐妈妈的心中住着一个幻想中的孩子,她始终希望徐伊万按照自己幻想中的样子去说话,去做事,与人相处。
可惜,徐伊万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有自己的妻子了,有自己的隐私了。他不再是徐妈妈心中的理想孩子了,也不愿意再委曲求全地去假扮这个角色了,他想做回自己。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在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那个你想象中的儿子。”这段话吐露了徐伊万的心声,这正是他多年来刻意疏远妈妈的原因。
“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我不是你养的宠物狗啊。”短短一句,道尽了徐伊万心中的苦楚。
我是你的儿子,没错,但我不是你想象中的儿子,我不想再活在你的幻想里。
可在妈妈的心目中,徐伊万始终是孩子,他需要时刻被保护,被照顾,被教导。
火车上,徐伊万正在发语音,话才说半句,妈妈就不停地塞小番茄到他嘴里,让他话都说不利索,根本没法安心办事。
而在徐伊万手机进水,不能处理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妈妈对徐的照顾更是变本加厉,简直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无孔不入。
红豆水、绿豆水、薏米水、体轻松……徐伊万喝什么水,什么时间喝水都被妈妈控制地妥妥的,根本无从选择。
小番茄、鸡蛋、雪梨……塞嘴里的食物与日俱增,醒的时候塞,睡觉的时候也塞,逼得徐伊万偷偷去厕所扔掉所有的小番茄,才得以逃避被强迫喂食的命运。
想挽回妻子而不得,想对妈妈说心里话却不敢,当徐伊万历经一夜风霜跑回车厢时,他早已心力交瘁。听说妈妈打电话给张璐后,徐伊万的情绪彻底崩塌了。
“在你眼里,所有的事情都是问题。我婚姻是问题,身材是问题,接不接电话,生不生孩子都是问题。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我不是你养的宠物狗啊。”
徐妈妈听到儿子疯狂的质问,满是疑惑,她那孝顺乖巧的儿子竟然消失不见了,“你疯了?你怎么可以这样跟妈妈讲话?”
殊不知,徐伊万对妈妈的不满情绪早已堆积如山,爆发了!
他再也不想受妈妈的控制了,再也不想按照妈妈的幻想,演绎她心目中的完美儿子了。
“对,我今天就是要大声说出我的心里话。我受够了跟你呆在这个包厢里面,我受够了你的教导,我受够了你的强迫症,还有你的疑心病。我告诉你吧,你所有的小番茄全部是被我扔掉的,包括那个盆。”
“我在火车上把你的小番茄,顺着窗户缝儿一个一个塞出去。现在所有的小番茄,全部躺在西伯利亚大平原上,变成了速冻小番茄。”
说完这番话,徐伊万才长舒一口气。因为他不用再隐藏内心的想法了,不用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在妈妈心目中的形象了,他可以做回真实的自己了。
02 这种爱压力太大了
电影《囧妈》让我想起了明星朱雨辰的妈妈,现实中的朱妈妈与电影中的徐妈妈简直是同款妈妈——控制型妈妈。
朱雨辰是谁?90后或00后的你们可能不太熟悉,可80后的我却印象深刻。他出生于1979年,2002年毕业于中戏,最出名的角色是2007年电视剧《奋斗》中的肆意张扬、潇洒不羁的华子。
朱妈妈的宗旨就是“不管儿子走到哪里,都会给他一个温暖的厨房”,甚至对于儿子的感情生活,她也大言不惭地说道,“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的,但是我都会干扰。”
在《我家那小子》节目中,她还自豪地对外宣称,“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的。”
朱雨辰去剧组拍戏,朱妈妈就随身携带一个电磁炉跟到剧组做饭。无论是五星级酒店还是民宅,她都能烧出一桌“妈妈牌”美食。
最让人惊叹的是,71岁的妈妈,每天早上4点钟起来给朱雨辰炖梨汤。除了梨汤,朱妈妈还给朱雨辰准备了各种养生的汤汤水水,让他分不同时段喝掉。
在一段朱雨辰的视频采访中,他对主持人道出了自己一年四季要喝的各种养生水,“有一种叫枫斗的药用的一种东西,拿它熬水是生津止渴的,梨水是保护嗓子的,绿豆水解暑的,然后果汁VC补充。”
“那你要背一堆水吗?”主持人问他。
“我的助理其实他们的工作量挺大的。就是分瓶子,就得分这个是中午的,这个得下午让他赶紧喝了。”朱雨辰的回答有些无奈,但养生水毕竟是他妈妈精心准备的,他不忍辜负。
有一次,母子俩因为喝“水”问题产生了争执。
朱雨辰借口要出门,朱妈妈非让他把“水”喝了再出门,或者带出去喝。
朱雨辰生气地拒绝了妈妈的要求,“我不带了。”朱妈妈却坚持让朱雨辰喝了再出门。
“有你这样的吗?我在你眼里还是个人吗?我怎么觉得我就是一个桶,你有什么就倒!”朱雨辰坦言,“这种爱压力太大了。”
我不知道电影里徐妈妈的人物原型是不是朱妈妈,但在我眼里,她们的角色定位极其相似:喂养生水、随身带锅做菜、干扰儿子情感生活。
孩子生活中的所有细节,她都想要了解;孩子生活起居中的所有家务,她都想要包揽;孩子的每一段情感经历,她都要从中掺和。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分关心孩子,一点儿苦都不让他们受,则会让他们过于软弱和多愁善感,将来可能会遭受更大的苦难。”
确实如此,徐妈妈的爱,让徐伊万在自己的婚姻中同样复制,最终逃不过离婚的命运;朱妈妈的爱,让朱雨辰一次次恋情夭折,年近40也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他的姐姐更是不敢结婚,生怕自己步母亲的后尘。
有人说:“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他们就像老鹰不教小鹰飞翔,却在成年后不由分说地把它推下悬崖。”
记得《少年说》中有一名叫郝睿涵的高二女生,她的家人什么事都包揽包干,不让她动手,令她苦恼不已。
插个电源奶奶要代劳,不让她自己动手;和同学出去玩,父母要亲自接送才放心;13岁才开始自己穿衣服,16岁才开始自己倒热水;身边的同学早已开始扎各种漂亮发型,而她只会扎最普通的马尾辫。
在节目中,她忍不住对家人大喊:“我不想成为所谓的学习机器,也不想做高分低能,希望你们放开手,让我独立起来!”
在我看来,父母凡事包办不是爱,是控制和索取。他们把孩子当成无意识的傀儡,不断地为实现自己的控制欲找借口。标榜的是爱孩子,实质上却是爱自己。
真正的爱应该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这才是孩子需要的爱。
所幸最后,电影中的徐妈妈和现实中的朱妈妈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与儿子和解了。
卢梭曾说,“孩子和成年人之所以幸福,完全在于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自由”。
弗洛姆也说过, “在一切爱的关系中,自由最重要。”
借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你的孩子》中的诗句: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守,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孩子有自己的见地。给他一个栖身的家,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你无从闯入,梦中寻访也将被拒。”
愿天下父母都能学会正确爱孩子,给孩子阳光和自由,让孩子勇敢做自己。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