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子》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较为精短的一篇。
1928年5月写于上海,1935年改写,当时发表在1937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后收入《沈从文文集.雨后及其它》(第四卷)。
柏子是一名水手,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水手,这样一个群体。
他们吃最差的东西,拿着微薄的工资,并且很多找不到老婆,他们没有家庭,随船飘摇,过着风雨飘零的日子。
于是岸边吊脚楼里的妇人便是他们追逐的对象,为了一时的快活,为了忘记这无边无际的穷苦。
他们这些平常时节只是吃酸菜南瓜臭牛肉以及说点下流话的人,极力讨好这些妇人。
正如先生笔下写到:“一群水手同样做着那顶切实的顶勇敢的好梦,预备将这一月贮蓄的金钱与精力,全倾之于妇人身上,他们却不曾预备要怜悯,也不知道可怜自己。”
人生最穷苦的境地莫过于怜而不自知,因为习惯了这种穷苦的生活,当穷苦成了生活的常态,人心就会麻痹,于是只要有一丝的欢乐便觉得心满意足。
他们渴望女人的关怀,却没有能力组建自己的家庭。
于是他们只能在船靠岸的时候,满心欢喜的去找吊脚楼里的妇人。
他们将一时x欲的满足当做生活的希望,也许只要这样,他们才觉得自己是一活生生的人。
每一次的满足都将花费他们一个月的劳苦,但他们觉得值得。
这一时的快乐抵得过船只来去路上的风雨太阳,抵得过打牌输钱的损失,抵得过......
读完《柏子》之后,我心里划过一丝凄凉,先生的叙事娓娓道来,平静如镜,但内心却像一颗石头沉入海底。
我笑不起来,那个时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的生命是多么的渺小与卑微,他们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
穷苦是磨灭一个人最钝的刀,它一刀一刀、慢慢地割进你的血肉,不让你感到痛,却让你生不如死。
好在这些水手还有自己的欢愉,有酒、有烟、有女人,虽然酒是浓烈的酒,烟是平常的烟,女人更是......
但这已经足够,足够他们带着希望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