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第四模块我们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教材上的阅读延伸之外,我觉得更应该把学习和实际相结合,让模块学习闪出思想价值的光。
八年级的卷子上有一道完型填空题,对我而言这篇短文的价值不是会填几个空,而是我可以借助这道题来做文章,完成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这样,他们更愿意去相信论证的过程,而不相信我们得出的一个结论。
试题上说的是一个女孩自从尝试喝过咖啡之后便爱上了咖啡,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结果一年后她开始感觉心脏不舒服,出现了心悸,现在她已经告别了咖啡,她提醒人们不要过量的饮用咖啡。
凡事,总要有个度,适量就好。
可是怎样算一个度?这是一个变量,变量就意味着无法估量。
开学这一个月,我发现学校里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很多学生开始买碳酸饮料,这似乎成了一种无形中的跟风,喝饮品成了校园的新时尚。
虽然学校发通知要求学生多喝白开水,不喝这些饮品;虽然班主任在班级群里也强调了此事,但是总是收效甚微。
很多事要改变必须从思想开始,从自己愿意开始。文中的女孩肯定也听到过大家的劝告,但是她并没有接受,直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她才不得不改变,告别咖啡,这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做教育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在学生撞南墙之前把他们规劝回来,但,很多时候这只是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愿意并不是学生的乐意。
我们习惯在班上发布通知或要求,不要做……不准干……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就如小猫一样,他们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越是这样,他们越想去挑战。
换一种方式,我们借力试卷上的故事来做文章,一切从思想出发。

选一个学生写“瘾”字,竟然把病字框下面写成了“急”,再问,还是有很多学生写不出来,我们一起查这个生字,原来这个字是病字框下面一个“隐”。
执着于一件事就会上瘾,上瘾是一种病,而且不容易被察觉,是隐形的成长和变化,就如习惯喝碳酸饮品。
我们开始辩论喝碳酸饮料的优点和缺点,很快就得出来结论。
看见才能去思考。
但,这并不是目的,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结果,但是却依然无法控制自己。
我们需要借力约束自己。就如我们课本上学习的文章,Anna不喜欢运动,为了督促自己,他买了一只小狗,她每天需要去遛狗,遛狗的过程就是运动习惯的养成。
而习惯本身就是一种上瘾。
而班上的孩子们也需要借力来约束自己,那就是集体的监督,我们都做彼此的监督人,都当督察官,让自己向不良的习惯说bye bye。
班规的制定必须是集体的智慧中凝聚,这样才会更具有效性和说服性。我们要避免自己的一言堂,以一己之见一己之言作为权威发布,学生不一定认可,也不一定执行,执行的过程往往也会出现问题。
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戴上紧箍咒,比我们给他们戴上更有意义。
花钱买的是健康还是不健康?这个答案都看得见。
然后从这个答案继续延伸,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也要学会去看,比如圆圈R,是“注册商标”的标记,意思是该商标已在国家商标局进行注册申请并已经商标局审查通过,成为注册商标。圆圈里的R是英文register注册的开头字母。
TM是商标英文trademark的缩写。它与R不同,TM表示的是该商标已经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并且国家商标局也已经下发了《受理通知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TM不被我国法律承认,只是一种使用习惯,未申请商标也可以用TM。
无知才会无畏,我们让学生知道,自然他们就会多出一分想想,我们改变所有的人是不现实的,但只要能改变一个人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很多个……教育,就是影响。
从孩子们的举手中我们通过了班规,(班主任可以再来一个签名)让孩子告别饮料很难,但是约束他们少喝或不喝,我们就是在做最有价值的事。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比学习更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一直的追求,白开水才是最好的饮料,这也是我们学习第四模块要传递的价值观。
愿一切皆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