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有家的地方就有欢声笑语。这户传统的客家大户人家,虽说不是每天都充满幸福的味道,但至少是温情的。书中女主人公贞观就出生在这一家庭中,她是这家的外孙女,由于她妈妈嫁得近,所以她天天往外婆家跑。虽说贞观和大信的相识相知过程才是这本书的主线,但我更衷情与别人看不到的或不易注意到的小插曲。
贞观父亲的逝去,使一个家庭变得不像家庭,也同时让贞观错过了考试的机会而北上去打工。估计那时候的每个客家姑娘都会在这个年纪选择背井离乡去台北或者嘉义的某个公司上班,到了一定岁数就会嫁人。贞观自打父亲离世之后就没有享受到父亲般的温暖,所以对父辈的舅舅有一种敬畏感,不敢亲近,也不敢疏离。
我佩服贞观大舅母的宽宏大量,也佩服她能置别人的幸福于自己之上。贞观大舅自结婚不久后就被遣去军队,后来与家里人失去联系,而大舅母独自抚养孩子长大,每日上香祷告丈夫能够平安无事。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封家书飘然而至,大舅依然活着,数年之前流落到日本,后幸得恩人相救才得以活命。后因孤寂无援遂迎娶日本女子,并育有一女。寄信回家征得家人才敢回家,毕竟对妻子有愧。好在大舅母宽宏大量,丈夫活着回来就好,何必计较太多。究竟是怎样伟大的爱,怎样的胸怀才能容得其他女子与自己共享一位丈夫。然大舅母想到的是,日本女子对丈夫有恩,不能为了自己而忘记大义。她此生无憾,只要丈夫还活着,也算是她天天上香的好结果。站在大舅的立场上,是日本女子在他无数个孤立无援的时候陪伴他,是日本女子陪他度过了最艰苦的日本流浪生活。大舅母无疑是伟大的,她站在丈夫的立场上为她考虑,而自己和儿子这么多年也挺过来了,早已看淡了这一切。我想,大舅母的爱是无私的,她把丈夫的大义和幸福放在首位,总不能让丈夫抛弃日本女子吧,这是她万万不能容忍的,此举明显是大舅母把恩情看得很重,甚至自己的私情。
同时,这本书更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观念是介于传统与新兴文化之间,但他们仍保留着最传统且值得做的习俗文化,又愿意接纳和吸收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进的新文化。开始我以为,传统家庭中应该有很多的三从四德,纲常伦理的束缚。因为这毕竟还是传统观念中的台湾客家文化的模样。虽说有很多规矩要去遵守,很很多事情要按祖训飞方法去做,但我看到的是他们当中并没有过多抱怨,而是以一种接纳,乐意的方式去接受。
相反,幼年时期的我,却常常被这些规矩约束着,心里还无数次抱怨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不用做这些。长大后,被这些所谓的家规束缚着一步步成长的我,才知道这才是所谓的家风和教养该有的规矩吧。虽然每家每户所形成的习惯和规定不一样,但也正是这些,让我渐渐体会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的得当,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接受,被重视。我想要慢慢记起那些小时候多么摈弃却又不得不遵从的规定。大概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爷爷和奶奶从小就监督我们晚辈,谁做的哪一项不对,就要改过来。
衣:要整洁,衣服领子和纽扣要扣好,拉链要拉好。不能穿露肩,露肚脐。
食:一:筷子的姿势要对。作为中国人吃饭第一件事就是会用筷子。我和弟弟都是在三岁时候被爷爷教怎么拿筷子的,一个手指头不对,就要打手指。弟弟最惨,练了一周还不会用,被爷爷训练了一个月,顿顿监督着,才执好筷子。因为长辈们说,手夹筷子时任何一个手指都不能对着别人的,是特别不礼貌的行为。
二:在长辈还没上座之前,晚辈是不能动筷子的,要等人齐了之后才能吃饭。虽然我们家已经不跟爷爷奶奶吃了,但还是保留着这个习惯,有时候邻居们也会说:“何必等呢,谁饿了谁先吃啊!”但我们也不知道为何,我们还是习惯一起吃。
三:吃完饭后要说:“我吃完了,你们慢慢吃”,才能离席。不能一声不吭地吃完就拍拍屁股走人,这也是对人家的不尊重。
四:吃完饭后碗筷要摆好。虽然至今我还不明白吃完饭后筷子是扣在碗上还是放在桌子上。记得有一次就是去叔叔家做客,我和堂姐吃完饭后碗筷的位置摆放的不对,被奶奶一顿臭骂之后赶紧去收拾好。我记忆不好,但我记得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住: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打扫院子里的落叶,不能留到下午或傍晚再扫。爷爷奶奶不跟我们住在一起,但他们要是看见也会唠叨的。
行:一:走路时不能有声音,就是鞋与地面摩擦的声音不能有,总之就是要轻手轻脚。尤其是穿拖鞋的时候,更要注意。
二:在路上看见长辈一定要先打招呼,一定要比长辈们打招呼早,远远看见就要开口了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吃饭了吗,小学三年级时候,放学后跟着堂姐回爷爷家,我跟在堂姐屁股后面,前面堂姐刚踏进大门时就打招呼了,然后我傻傻地认为堂姐叫了我就不用叫了,然后就没开口。后来,当然是一顿臭骂,说什么不礼貌,没家教,以后到别人家人家会怎么想,出去社会人家会怎么想。这么小就不懂礼貌了,长大之后那还得了。
真是经历过才知道,很多我小时候被骂时候的情形我还记得。这也时时督促我随时随地都要懂得礼貌,懂得谦卑,这跟学历没有关系,是关系到家风与个人品行问题。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也许每家每户都会有多少让人割舍不掉的情怀在,作者的情怀恰恰体现在台湾客家族阖家欢乐的幸福场景上。不管怎样,这也是为什么我看这本书心里有莫名的感动和亲切,或许离家千里不如念家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