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格外热闹的一天的,因为公司是在广场写字楼,所以每天能看到比较多的人流变化,今天广场中心的地带再次摆上了很多的摊位,下午银行回来的时候经过,看到一个比较精致的摊位上的银饰品都还比较有特色,拿起一个镯子问了下,那个女老板说580,银,这个价格还是比较虚高的,突然想起月中在桂林旅行,去阳朔为了方便跟了一次团,去了一个侗族的民族村寨,了解了一些民族特色和风俗,那个导游阿嫂很细心的介绍了银制品在他们生活里的普遍使用,侗族阿哥结婚的时候一定要送太太一对自己打的镯子,头上别一把银梳子,银子刮痧是常态,有身体状况时就会刮痧。
当时看到侗族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那个姑娘后来的命运不知道怎么样了,老大入了江底,爷爷离世,老二觉得是自己的原因导致了老大的离开,远走他乡,翠翠会接过爷爷的桨继续在这条河渡人吗,沈从文不忍再给一个结局。但在他的文字里我想象到的更多是淳朴的乡民在吊脚楼上生活的常态,那种犹如乌镇的小户人家,风景是景,人也是景的状态。
侗族的寨子没有了过去的神秘,给我们讲解的阿嫂说她过去也去广东工作了8年,后来回来结婚,政府的支持,建了这样一个村寨,她们讲解满一千次,就可以得到一套吊脚楼的永久居住权,男人们打银子,他们的工艺上还是很精致的,我常常想做个艺人其实很幸福,每天不用讲话,而是把脑子的景象用自己的手一个一个雕琢出来,然后看着作品的那种敬畏感和成就感,会让内心得到满足。
中午和晓燕一起在湘间田舍吃午饭,我说我们旅游的一周里吃的最多的也是湘菜,菜系最接近我们家乡的口味,父母还是很难接受一些没有辣味的菜,总觉得缺点什么,就像每餐都要喝酒一样。旅行期间整体的用餐还是比较愉快的,我们打卡的当地特色餐厅基本都还比较满意。母亲也认真的记住她认为的那些好吃的菜,研究一些搭配和烹饪方式,想要回家去做尝试。对于做菜母亲有着巨大的热情。今天晚上电话她说今天没有客人,昨晚去了县城叔叔店里学习了几个菜,今早回来,也把叔叔店旁边的那个菜市场熟悉熟悉,往后去赶早买个菜也方便。
人不怕短期内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如果准备做一个事情10-20年,那就对自己多一点的耐心,不断改变和成长自己,让自己离期望的样子越来越近,那么身边的人也能感受到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而且收益最大的是自己,因为每天都在为那个期望的自己不断靠近的那种成就感,会让内心有力量克服更多的困难,直到觉得那是我想要的,现在经历的是必然的,所以内心里多了一份坦然和从容。
今天在电梯里碰到一直在练习瑜伽的同事,问我最近是不是每天都在去上瑜伽课,她很鼓励。因为她是受益者,去年160多节课练习下来,她的背薄了很多,精神状态也完全不一样。我练习了一个多月,上次妈妈说我的双下巴没有了,腹部力量也强了很多,而且我哪天不去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所以去上课于我不是压力,而是快乐和习惯。瑜伽是一种和自己身体的对话,并且慢慢在体式中我们变得能够和身体达到平衡。
学会慢慢的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一直做下去,那就是生生不息的能量来源,爱一个人也是,找准了,️要一直爱着,如果还没有也没关系,把自己调到那个平和的频道,静心从容的生活,外部是内心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