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里,有三个很有名的美梦,是指点人生哲学的妙文。一个是庄子的蝴蝶梦;一个是黄粱梦;还有一个便是唐人李公佐著的南柯梦。纵然南柯梦醒,但人欲无穷,仍不肯罢休。死了还想升天堂,到他方佛国,也许在那里,可以满足了在这个世界上所不能满足的欲望吧。
昨夜近11时才完成新地方对接工作,赶忙将工作搁一旁,取来笔记本电脑,急忙草草敲字完成约定的稿件。说是草草,倒也花了我两个多小时,放下还未完成的部分已是凌晨1时许,早过了平日就寝的时间。然后今早依然按时醒来,虽有几分昏昏沉沉,却还是得抖擞精神,一来新的工作“迎来送往”,二来昨晚遗留的文字还需要润色,不容拖延。正发愁先吃早餐亦或是继续未完成的文字,就收到老友的信息,发来一帧照片,花丛间一只合着彩翼歇息的蝶,并附上一段文字,这样写着:
美国著名的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这样一句话:“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蝴蝶是美丽的精灵,轻盈优雅,自由乐观,用最美的姿态寻找最美的风景,多姿多彩。
罗伯特·卡帕 (Robert Capa,1913-1954) ,匈牙利裔美国籍摄影记者,是20世纪最重要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想是老友借照片与转发的贴文,送来立夏日的祝福,或则说是叮咛吧?提醒老友们别因忙碌工作,而忘了好好生活。这蚂蚁与蝴蝶的一组比喻,倒是让我有了未了稿件文字的方向。
说实在,心灵鸡汤似的名言看多了,反而无感了。这句话简单转为大白话,不外乎“勤奋工作,写意生活”,大有生活为主,工作为辅之基调。然蚂蚁的埋头苦干,与蝴蝶的惬意飞舞,仿佛隐隐然已下了定论:工作无趣且无奈,生活本应华丽又多彩。
然蚂蚁何罪之有?伊索寓言的小故事从小就时有接触,当中《蚂蚁与蚱蜢》更是耳熟能详。话说炎炎夏日,草木青葱,阳光明媚,蚂蚁们如常辛勤劳作,顶着烈日四处觅食扛回巢穴。一旁的蚱蜢则一派洒脱轻松,拉着小提琴,欢快弹跳歌舞。这样的大好天气莫要辜负啊!对蚱蜢而言,蚂蚁们根本不懂得享受生活,如同没有灵魂的机械人日复一日工作工作又工作。当然故事来到结尾已是寒冬,蚂蚁们储存了足够的粮食可安逸过冬,反倒是一心享乐的蚱蜢毫无备粮,再也无力歌舞了。
所有的寓言都有弦外音的:懂得未雨绸缪,方可无后顾之忧。
罗伯特·卡帕是否当真说过蝴蝶与蚂蚁的比喻,无从确定。我上网查找资料,得知他有另一句名言更广为人知:“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他确实将此理念贯彻始终,毫无畏惧亲临各大战地,以最近距离的镜头,捕捉战火最真实的无情。直至1954年,他在越南战区实地采访,误入雷区而殉职,可谓是倾注生命全情工作,无怨无悔如勤勤恳恳的蚂蚁。若蚂蚁辛勤收集的是延续生命的食粮,那卡帕积累的就是诗一般史一般的摄影作品了,不知这是否也算是他活成蝴蝶了呢?
理性与感性的交错,务实与梦幻的拔河,做蚂蚁有蚂蚁的朴实安乐,做蝴蝶有蝴蝶的华丽苦恼。虽说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然生活也绝不可能缺少了工作。我们以自身能力付出劳作,换取条件来改善生活,本就合情合理。换个角度看,我们愿意如蚂蚁一样埋头苦干,或许正因为我们心里本有化为彩蝶的期许。蚂蚁与蝴蝶对生活来说,从来不是二选一的选项题,而是二合一的平衡术,我们唯有愿意成为蚂蚁,认真踏实勤恳,才能够有条件转身华丽的蝴蝶,梦幻自由飞舞,否则就只能成为空谈享受人生的蚱蜢了。
我们不否定全力以赴的蚂蚁魂,我们不编织空中楼阁的蝴蝶梦。
荀子《劝学》篇有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