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不知道怎么了,莫名其妙地就是情绪化,一个小点都能被触发开关地对孩子发脾气,可能是太累了,也可能是状态不太好,总之,自己也觉得太匪夷所思了。
这两天对着孩子,深刻体会到“自己心脏疼”、“我还想多活两年”的感受与无奈。
1、面对孩子,需要多一些反思与平和
作为母亲确实会很焦虑,也会不自知地要求孩子完美,有点嘴上有多狠,心里就有多柔软与期盼,对孩子的那份满满的爱与希冀很是用力与深刻,但真的会累人,有时可能也会伤到孩子。
所以,做为妈妈,我也时常反思,尽量不唠叨,不做完美要求,而一旦碰见事情,就会不由人。
我们一定要多劝导自己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宽容,多一点松弛,对孩子少一点要求,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吼叫。
哎,做父母难,当一个称职又适当的父母更难,家庭教育至观重要,但孩子思想的早熟与个体需求的差异导致家庭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但总体来说,孩子对父母的期待与爱有相通之处,如温和平静、不要逼迫与指责、欣赏与鼓励等。
我们很多时候生孩子气,可能是因为他做的不对,不好,但大多数可能是他没有按照我们所想所说那样去做,导致事情变得更糟糕,让我们增加更多的时间成本与精力去处理。
这两天我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心里很着急上火,但事情又堆着解决不了,孩子还是三说不听一句。
突然感慨,就一个孩子,每天的日子要不断在鸡飞狗跳与母慈子孝间来回切换,那如果再来一个孩子,我有何德何能将其平衡与管教好呢。
2、家庭教育没有小事,我们需要多一点关注
每个时期,孩子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不同,父母面对的情况亦是艰难不已,仍需要坚强面对,但更多是要思考,怎么调整自己心态与方法,更好地投入到与孩子的沟通与相处中,可能更有助于我们去深入开展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一直在强调孩子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是学校的职责,更是家长的责任,需要从多角度认识与关注,不能因为孩子才上一年级,还小,懂得不够多,就不去关注和引导。
其实,孩子的世界没有大小,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是大事,这是不能忽视的地方。
我们要多注意观察,从他们的表现与状态,从交流与对话上,都要仔细听,敏感地感受,不能太粗心大意,认真去指导和沟通,既是增进感情的机会,也是了解孩子心中想法的窗口。
摩西奶奶说过,陪伴是最好的爱,可以抵挡世间所有的坚硬,温暖生命所有的岁月。
深以为然。
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孩子,有父母陪伴,或父母多陪伴的孩子,彼此的感情更深厚,爱的力量更深邃。
当孩子面对困难与失意时,他们更有力量与勇气,这是爱带来的温度与信心。
所以,有时间,父母要多多陪伴孩子,好好说话,好好吃饭,是一件多么幸福又奢侈的事啊。
愿所有的忧愁与风雨,都能被爱抵御掉,更愿孩子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