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大二实习的杂志惯例是实习生在所有部门实习一遍,各部门负责人投票,按照票数决定谁留下。也就是说一个实习生实习的这9个月,会在各部门都待上一个多月。每个实习生的工资是1800,然后由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决定你的车补、饭补、奖金额度。我去营销部的第一天,我就跟负责的姐姐说“美编部不公平,我实习拿2500,娜娜拿3500。”
这位如今已经是业界前三公司北方区一把手的姐姐跟我说的话,我这辈子都受益“你拿不到自己期待的薪水是你不值这个数。美编部总监每周就出刊来三个小时,她一个人挣你十个人的钱,你想比别人拿的多,就得让自己值钱起来。”然后她强调公司工资背对背制,不要议论工资,你来实习,你现在的目标是你能留下。你要把心思都花在掌握工作技能,争取留下来,而不是比谁少拿一千块钱。这是在职场第一次有人提醒我要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我站在在布满自我危机的十字路口,我的思考方式决定了我未来的方向。
我仔细想她的话,为什么老板对美术总监更宽容,其他人迟到十分钟就要扣10块钱,美术总监每周来三个小时就行。我一个月拿两千五,美术总监一个月拿两万五,整整十倍。后来我去行政部实习,领导叫各部门负责人开会,各部门总监都去了,偏偏只有美编部是主管去的,领导让美编主管去叫,美术总监直白的回答“我不去!”然后低头继续画画。
我们都以为他会因此被开除或者降级,而领导却当没发生一样!
回家我跟我妈讨论这件事,我妈给我讲了最近一位叔叔来我家送钱的事。这位叔叔开饭馆,但是相邻的饭馆请了好厨师,他的生意日渐冷淡了。这位叔叔带着我爸去吃,让我爸帮忙想办法,可是这位叔叔又觉得好厨师的工资太高了,负担不起。于是我爸给他出主意用荷叶水蒸饭,做特色盖饭,没过多久,他家饭好吃的事情就传开了,生意好了起来,这位叔叔特意来家里送钱答谢。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巨擘斯蒂芬·P·罗宾斯在《做出好决定: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中说“养成好的决策习惯,你无法控制结果,我们却可以控制促成那些结果的过程。”我们无法直接决定自己做什么工作、挣多少钱,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中国风水中讲究顺势造势也是这个道理,育儿理念中“无法决定孩子的未来,却可以开启孩子的天赋”也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跟我说,他们特别爱写作,希望能像我一样在家写书、写专栏生活,但当我为他们的写作计划时,他们都茫然的不知道如何回答。畅销书作家卡尔·纽波特在其新书《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明确提出“热情本身不是稀缺而宝贵的东西,因此并不能换来多少职场资本。”
思考、感觉和行动是互相联系的,我们对于人物、事物、事件和环境的思考强烈的影响着我们对它们的感觉。我初中的班主任教数学,我数学成绩很不好,她一直把我划拨到“差生”的分类中,她跟我妈说“这孩子学习能力有问题,上了高中也考不上大学,最好现在退学,学个美容美发,以后能独立生活就好。”我妈向她介绍了我的其他科目成绩,并且强调了我语文在班上成绩第一的事实。这位班主任再也没有跟我妈说过让我退学的这件事。
大多数情况下,在你自我认知有偏差的时候,就会影响你的判断能力,你在评估其他事情的时候,就会有失误。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描述、预测、解释和(在某些情况下)改变人的行为。我妈妈在引导初中班主任思考的过程中,改变了她自己教学质量的自信,和对我学习能力的认知。
直到多年以后,我在阅读《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如何增加你的有效社交》时才意识到我妈妈用了书上的方法“暂时忽略对方说话的方式及内容,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为什么上,为了自己,也为了对方,尤其是在已经很受伤或很生气的情况下。”我妈在自己语文成绩能考第一的女儿被劝退学的情况下,还能理性的引导班主任思考,让我得以继续求学。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换一位冲动型的母亲,现在你可能都不太可能看到我的文章了。
想要找到你的“稀缺而宝贵的技能”,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认知,找到自己擅长的、适合做的事,你会发现外国大学的第一课就是自我认知,《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更是整个第一章和第二章都是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测试、评估。目的就是帮你找到你擅长的事,未来职业规划的方向,然后再根据你的兴趣学习。我们的大学没有这样的流程,所以我们自己就要做这件事。
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四种能力:沟通能力、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如果你想升职、加薪、被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这四方面的能力。丹尼斯·韦特利在《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中大篇幅的论述了“依靠自我意识和计划,工作能够帮助你拓展自己的技能,表达你的价值观和兴趣,并挑战自己,获得进步。”并且通过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的研究,建议读者通过测试和评估看看自己的工作个性适合六个几本类型中那种,进而再选择自己职业。通过自我评估,评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后,再通过学习、思考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
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我们追求更高效的吸收知识的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摄取知识的途径。大家不用去学校听课,可以选择微课;不用去读厚厚的入门书,有领读、解读、拆书;不用去仔细背诵那些概念公式,可以直接上速成班。无论何种方式,这些知识都不会直接进入我们的大脑,都需要我们理解、消化、吸收。
每当有人问我职业方面的问题,我都会建议他阅读全球300万人选用的商业入门书《认识商业》,很多人说书太厚了,看完需要太久了,有点迷茫。我想如果带着三个问题看这本书,会效率高点:1、自我认知——你的特长,适合什么职业。2、所选择职业、行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3、所选择职业、行业的“天花板”。
如果你想如何让老板对你更“宽容”,就让自己有稀缺而宝贵的技能。你想成为一个每周工作三小时却可以月薪三万的杂志美术总监,要有做出来的封面让人眼前一亮的技能。换句话说“要有人愿意为你做的事买单!”
当然每个行业、职业都有细分,你要找到你擅长的东西。就拿写作来说,写小说,我写死也写不过邓安庆;写游记、励志,我写死也写不过特立独行的猫;写科幻,我写死也写不过朱岳;写学习管理,我写死也写不过萧秋水。这些都没关系,我的前任主编说“你无须模仿任何,你只需要把你擅长的发挥到极致。”是的,我只要把自己擅长的读书、把书评写好、把职场专栏写好、把情感专栏写好,这些就够了。
当你完成选择,剩下的就是行动,很多人说积累多年,很努力的行动却没有效果。这就涉及一个横向和纵向的问题。从横向上你了解你这个行业、这个职业的相关内容。纵向上,要把自己擅长的有经验的部分内化成能力。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大多数人直接的目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改变人的行为”说直白点就是掌控自己的生活、训练自己的思维。除了有助于决策之外,好的思考方式会帮助你发展许多其他的技能和个人素质。
在布满自我危机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你可以浪费时间,但是不要浪费生活。快乐的秘密是成为你自己,在你活着的时候快乐的生活,如果我们明天就离开这个世界,没什么遗憾,这就是成功的。有个人在读书群里发小广告,我把她踢了,她加我,上来就一句“你这样能干成什么大事?”默默拉黑了。我只想做个平凡的人,别人的“大事”跟我没什么关系。相信我!一个成熟的人不会通过一张字迹、一篇文章、一件衣服评论你的性格、道德品质、能力,同样那些素未谋面的人通过片面信息给你的评论、给你贴的标签,也都不用在意,也不用争论。不要试图给猪唱歌,那会让猪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