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培养孩子的自律,几岁是关键?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0—3岁不是合适的时机,因为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倾注大量的爱,让这个阶段的孩子明白道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到了3-6岁的时候,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管理开始萌芽,他们会开始表现出强烈地证明自己能力的意愿,而且开始在游戏中制定规则,并且乐于接受管束。

        3-6岁的孩子各种能力都开始发展了起来,可以理解你的指令,并且能顺畅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从3岁开始,父母就可以着手培养孩子的自律,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要到10岁才能真正形成自律,内化成自己的习惯。而能做到自律的孩子,在学习上的习惯和效率都会高很多。

        其实总的来讲就是说:孩童时期的可塑性最强,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比教授知识更有益。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的提高孩子的自律力呢?

      1.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即便是在家里,也要制定合理的规则。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天生是没有“我只能吃一颗糖”、“我只能看十分钟的电视”这种意识的。也就是说,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自律的,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讲,自律的前提应该是他律。

        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对于孩子而言,自律最开始源于家庭规则建立。孩子小的时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看电视、吃糖果,这时候就需要来自父母的“他律”。比如孩子想要玩电脑,那么就规定时间,和孩子讲好每次只玩15分钟,时间到了后,就让孩子去做别的事,如果孩子还闹着要再玩一会,父母也别轻易放弃执行。

        通过制定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规则,让孩子知道,想不想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每个人的行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和边界内。

      2.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在自律的反面,有个词叫拖延:

        “作业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爸妈还没催,我再多玩会手机”

        “没事儿,再睡会,上学应该不会迟到”

“反正不急……”

        本该现在完成的事,总会给自己找很多的理由,然后拖延下去。面对这类孩子,想要培养他的自律,就要引导孩子认识时间、管理时间、利用时间。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3.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

        不自律的家长很难教育出自律的孩子。

        如果你做事拖拖拉拉,经常拖延,但是要求孩子自律的话,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尤其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也可能会成为那样的人。

        所以,想要孩子自律,不妨自己先做到自律。这样家长能为孩子起到一个表率作用,有时候不用你说,在耳濡目染中,孩子已经成为自律的人了。

        试想如果我们小时候,一个不自律的大人,反复对你说:“你要多看点书”、 “你怎么就知道玩”......这样的“言教”对孩子来说,毫无说服力。

        家长是孩子学习的一面镜子,父母的生活毫无自律,行为缺少基本的自控力,孩子极有可能有样学样。毕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过“身教”这两个字。

        那些懂得自律的孩子,才更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