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一直是一个褒义词,从几何时这变成了一个无奈的包含着性格缺陷的一句话?!
自小出生于农村,母亲自我记事起身体就不好,四处求医是我小时候的印象。我给自己的定义是:懂事。
然而年青的父母,经济压力重大各种的因素叠加在一起,也养成了我敏感的性格。
近期在读的书有提到:爱自己是很多人无法实现的。无论成功亦或者失败,同样的问题失败多次,我允许吗?我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进行自我的抨击吗?
“爱”,是当“我”不好、不够好、做不到、不想做、很糟糕的时候,你仍然喜欢、接纳、抱持、理解、不离不弃这个“我”,那才叫作“爱”吧。
我可以完全接纳自己吗?
答案是否定的。
面对自己的懒惰,懈怠,愤怒,失落……我无法用完全的平常心去看待。
原来此刻对我来说,爱不是一个名称,而是一个动词,我需要去慢慢的将幼儿时期未习得的那种能力重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