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家庭教育分享[玫瑰]
为什么我对这种把“劳动”与“读书”对立起来,把读书不好简单归因为孩子不努力的短视频极其不认同?
1、每个人的命运和境遇不同,读书多少并非都是自己能选择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包括天赋、心智和思想的内在差异性,以及由出身、家境、机遇所导致的外在差异性。
2、每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都值得尊重。读书多少只代表一种吸收和输入,能证明一个人价值的,还要看他毕业后对社会的实际输出和贡献。
3、如果希望孩子爱上学习,父母就不要把劳动和学习对立起来,不要轻视劳动和普通劳动者。正相反,要给孩子展示出学习、劳动的趣味、意义和价值。一个厌恶劳动的孩子,不会真正热爱生活和学习、热爱自己和周围人的,因为学习也是一种劳动。
4、这几年,听过太多211、985的毕业生感叹,毕业后最重要的功课就是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时代飞速发展,每个人持续习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要比拥有什么文凭、储备了多少知识重要的多。
5、以今天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就业环境,很多学历不高的踏踏实实的普通劳动者,反而比很多脱不下孔乙己长衫的高学历者更好找工作,收入更多,生活更自适,对社会贡献也更大。
6、如果读书只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人上人,让别人高看一眼,注定会痛苦不堪。因为靠比较和等级观建立的优越感是脆弱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有一个孩子能在所有赛道、所有时间段都成为第一。重要的不是赢过谁,而是过上一种自主、自适、自由的生活。生命是用来完成的,不是用来比较的。
7、一个社会的文明,恰恰体现在无论读书多少,有没有学历,都依然能活出尊严和自我,不被歧视,权益都能得到保障,而不是唯学历论、唯财富论、唯权力论。
8、作为父母,希望孩子未来出类拔萃、功成名就是可以理解的,但需要做的是先成就自我,这样不仅可以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示范,也能给孩子一个更高的平台,更多的资源。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表明,家境是决定一名学生学业表现的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