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明星们都取关了,很帅吧”两分钟前我在微博上更新。
五分钟前我点开了微博关注栏,好友221个,明星栏里一个大写加粗的数字——“155个”。
一个从来不追星的人,能凑出来这么壮观的数字,让我这个当事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诧异程度可以随口而出:感谢主办方,感谢CCTV,感谢团队感谢家人……
可真正热泪盈眶的是,我默默的关注和自我消耗下,并没有得到与之相衡的收获,对,我没有得奖,不需要感谢。
对了,三分钟前,我一个一个点那些加V的高高在上的名字,就像在列好的超市采购清单上,买到一件划掉一栏,在超市里每划掉一项就是得到一些计划内的收获,在博客里删掉一个关注却是给自己心里多腾出些空间,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关注栏里他们和我那些一起说心事的闺蜜在一起,和我那些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加班一起领工资的同事们在一起,和从小看我长大常常关心我是不是还单身的七大姑八大姨在一起,甚至,还我我妈并列在一起。
但,一个页面也可以分出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有你有我有大家的,那是你的世界;另一个世界是有他有她有它的,是他们的世界。那个世界精彩神秘有太多你未知的不可能,于是你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企图与之产生联系,可往往,你定睛观望的目光除了成就了那些明星身上闪耀的光,并无其他。
读到这里,有没有读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大义凌然感,有就对了,这正是我要说的。
不怕暴露我的弱点,我是一个极度计较平衡的人,我付出了什么我得到了什么都会算的很清。就像现在,想到以上的得失,一分钟把关注列表变成67个,原来并不是难事。
明星的微博都发些什么呢?最近拍了哪部电影,电影几号上映,和合作的其他明星捆绑艾特,于是好奇害死猫,你又点了那个@,又是另一个明星满屏的电影宣传,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或多个捆绑在一起的明星,如果他是你喜欢的,顺便点进去看一下咯又花不了多长时间,如果他是你讨厌的,就顺便点进去看一下评论里到底有多讨厌。
突然发现几十分钟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在精彩的领略过后,你还要抓紧你下午要去提案的方案和手头没写完的文章,每次都会感慨,人类真是麻烦的生物,以后还是要清楚自己,与偶像保持适度的崇拜,与他人保持礼貌而节制的往来,好奇心真的是万恶之源,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这种压榨自己过度消耗自己时间资源的事。
可是它就在那里,就像小时候让你眼馋的冰淇淋,父母每天在你耳朵边警告,小孩子吃太多冰淇淋不好,可是一有零用钱你还是会第一时间跑去那个对你来说足以构成一个奇幻世界的小卖部,谁让门口的冰柜里永远有你爱吃的“小神童”呢。
直到零用钱被禁用,才有机会做回听妈妈话的好孩子。
面对这样自制力为零的孩子,童年里妈妈用尽了大招:因为有睡前躺床上看小说的习惯,我妈把床头灯拆了后我才愿意按时睡觉;把零用钱交给老师保管才终于不乱花钱买零食;把电视信号线拔掉藏起来后才愿意在吃饭的时候吃饭,而不是边吃边看,把一顿饭吃成一个世纪。
现在终于没人管了,却还是受困于强烈的自我检讨精神和自始至终要求进步的决心,于是我只能狠心给自己一个大招,取关那些明星吧,眼不见便会好很多吧。
前些天听了一节解决人生四大困境的鸡汤课。说到对朋友圈的过多关注问题上,老师的鸡汤火候刚刚好,面对大多励志青年们对过度刷朋友圈的质疑,他给了一个办法: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固定刷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的朋友圈,每个类别的订阅号关注不超过三个。
其实老师讲的无非是一个——适度。
我也有欣赏的明星,也关注了他们的微博 ,却从来没有留过一个言点过一个赞,总觉得没办法在众目睽睽下赞美他,没办法在熙熙攘攘中谈论他,总觉得对他们表达的每一个字,都是在勉强自己。因为明白那些敲出来的字不抵心中感受的万分之一,却还要故作聪明的卖弄,让自己也觉得还不如深藏着更好。
而我更希望我的博客能让我看到的,是我精神世界里的靠山,面对孤独世界的靠山,面对未知前路的靠山,看到他们,便有了前行的底气和面对当下的勇气。
对我来说,我需要的微博首页,是时间长河里听故事的叹息桥,是兀自美丽的一隅园景,是窥照自己内心的镜子,是眺望世界的窗口,是旁观者,是枕边书,是不经意就会哼起的老歌,是秘密最多的树洞,是我开始宽容别人取悦,是我已经原谅一切冷漠。
我希望它能够有两条暗涌奔腾,一条是心绪的暗涌,纵使眉头如山峰紧皱,也能因为倾吐和聆听而舒展成为沙滩和平地;一条是信息的暗涌,只要踏足其间便能够感受世界的泥土,在信息大潮的迸发中感受自己和世界的相通。
而这些,远不是星光熠熠的票房竞技场微博里可以给我的。
当过多的消耗成为了阻挡更多生活可能性的理由,你觉得疲惫无聊,若有所失,那就站起来,拍拍屁股走人,去自己的世界,和那些互粉的身边人说说话。天冷了要多穿些衣服了。
对了,虽然微博里没了你,可并不影响一会去看场你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