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
我试过在Medium, Blogger和CSDN等平台写文章日志,试过在Github/Gitbook写编程题的经验, 试过在Google Drive/Calender写个人各种计划,最后因为自己的懒惰不坚持或者平台用户体验太差而放弃。但是,最近我强烈感受到自己又正站在人生的下一个重要十字路口,借简书这个平台,记录今后的经验教训和想做的事情等等,以后读这一篇篇日志时候,才会知道自己的时间都用在哪些地方,有没有浪费太多生命,有没为自己的梦想,想做的事情付诸于实际的行动。
工作
现在我在三藩市的一个创业公司当程序员,工资也就刚好达到三藩市最低收入家庭的水平,已经习惯了早上9点开车上班,到地铁站坐约40分钟地铁到soma,anyway到公司已经10点20分。平时开车也就听听喜马拉雅的免费频道,坐地铁基本是刷刷微信公众号,instagram,robinhood,crunchbase和查一些工作相关的技术,偶尔发起神经也就看几页kindle。
回到公司,基本一半人没到,因为公司文化是11点-5点是peak working period。working style也比较随意,在保证code quality和delivery,没人在意你是否在打乒乓球。即使这样,我发现去留的同事都很优秀,通常都是一两个人就可以独当一面,我十分佩服他们。也因为要做大改变,现在的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作息和工作时长,基本六点半七点就开始回家了。不过由于公司在三藩市我住在南湾,commute依然有点累。最近公司需要在社交领域走得更远,在老板的情怀和google product prototype iteration推动下,搞了一套比较鸡血的工作方案,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每个人尽力以hackathon的态度去build 产品原型,而我,不小心给自己挖了个大坑,选了人面识别系统作为第一个prototype,反正尽力而为吧,因为这个课题太广了,所以开了一个Face Detection分类整合这些deep learning的知识,虽然对现在的我没什么用也就当锻炼一下脑袋,哈哈哈。
我们公司效仿instagram,periscope,messenger,musical.ly重造了很多功能,同时product team实在是太辣鸡了,逼得我们engineering为那所谓的设计东搞西搞,最后用户还是不买账。虽然这样,我也为这些日常的工作经验开了一个分类叫Work-related Android,分享记录在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和其他同事牛逼的代码代码设计,以便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个更全面的理解,对自己的软件Career growth有很大帮助。
生活
上面已经提及到我的生活基本是早上7点半睁眼到9点出门,晚上8点半以后。回家洗个澡,剃胡子用了差不多半小时,加上一些日常的家务,基本晚上九点半之后才有自己的私人时间。然而想一想钱没有赚得比别人多,但是上班回家来回就花了3小时就十分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找个离工作近的地方居住(这个目前没有可能,因为另一半在南湾花销也很大,我牺牲再多也没关系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换工作(这个办法是目前最好的,因为我对公司已经没有太多感情,而且大公司对于移民身份问题更加stable,虽然现在的公司对我也是很好)。在美国,理财和兴趣培养等等生活必须学习的也是可以记录,所以我也开了个Personal Growth分类。
换工作
换工作这想法持续了快一年,但是我一点准备也没有做,上年错过了很多很好的跳槽机会,很多recruiter reach out,我基本都没有管或者hold on之后不了了之。不过今年中签,也就是一个最好的换工作时间之一。要换工作就要准备,至于如何开始,经验如何总结我就开了一个Nine Chapter + Lintcode + Leetcode的分类。我年初在九章算法报了算法基础,算法强化和系统设计班,以前我也没有怎么刷题但是发现题目越来越多而且OA面经大行其道,不刷题经验再多还是会挂掉面试,加上大公司就喜欢搞这些。回想年初那天天搞九章也就是走马观花,因为周五晚上到周日要不停听这三个课连复习都没有时间,所以其实没有效果,开了这个分类就老老实实刷题,看看九章的课件,对于我这种平庸菜鸟,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的脾性就是不坚持计划也不好胜,但是肯定的是坚持刷题,才有在面试中做得出各种编程问题,也就可能换到好点工作,让work life多点balance。 Leetcode我也是一年付费会员,159美元一年赶紧用啊。在Nine Chapter那个分类我会订制每周的刷题计划和周总结,刷题的笔记。 一定要坚持啊Don,不然Palo alto就买不起,虽然换工也是买不起 。我在微信也加了各类刷题群,虽然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但也可能认识到一些换工作找工作的小伙伴,一起探讨面试的问题。
好了,现在我要下班去买个牛腩饭,以后再更新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