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日,八点多起床,十点钟儿子有一节数学课,他还没起来,我赶紧收拾屋子。收拾一半儿子起来了,我赶紧先去做早饭,两张薄饼,又煎了两个鸡蛋。做好后放到桌上,我继续收拾屋子。
等我收拾的差不多,也感觉有点饿了,可是往饭桌上一看,两份早餐都已经被儿子吃了。我很生气,甚至对儿子有点失望,就知道自己吃,不知道我还没吃吗?生气地问:“你把早饭都吃了?我不用吃饭是吗?”儿子有点不好意思了,说:“我还以为你不吃呢。”我不依不饶,说:“什么叫你以为我不吃啊?我不吃饭就不饿是吗?我看是你根本心里就没想着这回事!”此时我越说越感觉生气,还感觉自己挺委屈,认为这孩子真是自私,一点不知道心疼我。
我还想接着说,还没等我说,儿子就急了,大声说:“我想着了,我怎么就没想了,我就是以为你不吃了。”说完气呼呼地使劲拍了几下桌子。
儿子爆发的情绪让我一下子冷静下来,我觉察到了他此时的愤怒,和那种被我冤枉了的委屈,也意识到了刚才自己情绪的失控。
我让平静下来,试着从情绪中剥离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我说:“刚才妈妈生气,是因为看你把早点都吃了,没给我留,我以为你是把妈妈忘了,根本不关心我。妈妈现在看到你很委屈,因为你是想着我的,可是我不知道,冤枉了你,让你受委屈了,妈妈向你道歉。”我说完着些,看着儿子,他的表情已经柔和了很多。我接着说:“你心里是想着我的,可是你没有用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所以我没感受到,妈妈希望你以后能把这些表达出来。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哪能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你妈妈的儿子没错,妈妈应该是最了解你的人也没错。你小时候我确实能很准确地猜出你的心思,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你长大了,独立了,有自己的思维,懂的比我还多,我倒是很想猜出你的想法,可惜能力不够啊。所以呢,你也别生气了,咱俩以后必须多沟通,互相之间不能靠猜。”
一场小风波过去了,但却给了我一个践行的方向。儿子性格偏内敛,不善表达。他认为自己对时,认为不说别人也应该明白。而别人不能理解时,他往往选择沉默,认为说出来也不会被接受,没有用。以后我应该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让他有表达的压力和不安全感。同时我自己与他交流时能平和地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给他一个正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