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家长们好:
开学以来,一直在酝酿几个话题,想跟家长们分享,今天想先跟大家分享的是——“关注孩子学习中的良好体验感”。
先从我自己说起,我跟大家一样,曾经陪伴女儿做家庭作业到三年级结束。现在回想起那时陪女儿学习的经历,是很痛苦的。
我相信很多父母养育第一个孩子时,都跟那时的我一样很急切,巴望孩子优秀,唯恐落后,恨不得把自认为所有正确的认知都灌输给孩子。从孩子落笔开始就不停教导:坐姿、握笔、书写、审题、速度﹍﹍无一不赘述。当年的我就是如此,不管女儿接受不接受,都得接受,必须听我的,必须按我的要求做,于是,很多次做作业的现场都成了我河东狮吼,女儿声泪俱下的战场。这样的结果是,不但学习效果不好,而且还伤害了亲子关系。
直到女儿四年级,她逐渐有了力量,对我的教育方式产生了万分反感,提出了强烈抗议,而我也在身心俱疲下,不得不选择了放手,接受女儿的“叛逆”。其实,所谓的叛逆,是家长强大的控制力、亲子之间火星撞地球之力带来的反作用力。
我在万般痛苦之中去学习了儿童心理学,学习了慢慢放手和沟通,后来跟女儿的关系才逐渐得到缓解,现在虽然我成了女儿可以信赖的知心人,但是那段痛苦的学习经历仍给女儿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直到现在都还隐隐作痛。
跟大家聊我的经历,是想给大家提个醒,希望不要走我的老路。我希望每个父母都换位感受一下孩子学习时的心境。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孩子比较愿意听;如何鼓励孩子,孩子比较愉悦;如何帮孩子克服难题,孩子会感受到成就感。我觉得父母能换位感觉,与孩子的对话要愉快很多,孩子的学习也会轻松很多。
这些融入生命之中看不见的学习体验感,是尤其重要的。孩子学习时的心情如何,是否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克服困难的自豪……也许这些才是孩子成长和学习中最应该值得收藏的东西。
试想一个低年级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体验否定、挫败和痛苦,他如何会有兴趣、有动力、信心持续学下去呢?
可能有家长会问:学习本身就是辛苦的事,不能总学爱学的、有兴趣的。确实如此,但这是指高年级以上才可以达到的境界。拥有克服挫败的能力,是一个人在意志成熟后才具有的。直到他内心有强大的内驱力,才有力量,主动走出困境,解决困难。而孩子在低年级时,心智并不成熟,学习应以愉悦感为主,多多鼓励,激发自信,让孩子体验到“我能行”。7-12岁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他需要体验“能力的实现”。
但是在我的观察中,有些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出现了厌学、自卑、不敢动笔的情况,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遇到孩子的困难,如何使用巧办法,帮助孩子一点点解决。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要使用蛮力,用打骂、指责、强势的方式对待,而要引导学习方法、多鼓励,跟孩子沟通,有耐心,接受孩子缓慢成长。
具体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记忆、思维、文笔、语感、阅读、听课、笔记、注意力等等,我会慢慢跟大家分享。
今天分享的《关注孩子学习中的良好体验》,先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