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加入了一个一群人写作的社群。它是007,一群有梦想有实践的写作群。初衷是,通过一群人的反噬,鞭策自己写得更多,哪怕平时的很日常的想法。
今日11月3日,周三,一周中转折的一天。这周,我离乡愁更近了,因为,这周的周二,我又回老家了。
什么是愁?胸中一团浓郁又朦胧的情绪,似甜却苦,乍喜还悲,说不清道不明,我们的古人称之为愁。
很喜欢辛弃疾的一首词,上半阙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意思是少年人不懂愁,偏喜欢说愁,完全是矫情。下半阙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意思是真正懂得了愁的滋味,你是说不出来的,就只好说说天气。这个天气,是天凉好个秋,蕴含两个意思,一是愁字里面有一个秋字,二是秋的景色与愁的心情是对应的。
宋代另一个词人吴文英,他的一首词把这两个意思明白说出来了。开头两句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愁这个字是两个字合成的,一个秋字,一个心字。在什么地方合成的呢?在离别的人的心上。
愁字由秋字和心字合成,这很有意思。愁是被秋意笼罩的一颗心。秋天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收获的季节,果实累累,是甜蜜的,另一方面又是萧条的季节,落叶飘零,万木枯萎,让人感到忧伤。愁就是一种混合了甜蜜和忧伤的情绪,所以说不清道不明。
图片
1.
离开家乡二十年了,现在再回家,就少了一个寄宿。
多少物是人非,教人未语先凝噎。儿时的二十年,是山清水秀的土地滋养了我,是外婆含辛茹苦抚养了我,是那一片片饱经风霜的土瓦片为我撑起了家,我的童年写满了故作惆怅的愁。那时年少,笔下的愁是那只用生命换作我学费的狗,还有那片在一片墓地不远处绿油油的菜地。
小村一直是宁静的,偶尔的狗叫声在全村每个角落都听得见。我有一次一下子养了三只狗,初衷是三只狗子长大了,多卖点钱给我交学费。但是三只狗儿一旦叫起来,此起彼伏,也是小村最响亮的声音。它们最兴奋的是每当我晚自学回来,一听到巷子口我的自行车声,三只狗儿便开始乱串,在家门口以最有仪式感的声音动作迎接我。我一到家,便拉着三只狗儿出去溜,无论是多么漆黑的夜晚,都没有惧怕感。
原来,乡愁是一声声的狗叫声。是它们,充盈了我的生命,把我对黑夜的恐惧一点点消除。原来,乡愁还是那油菜叶上的滴滴露水,它透过初冬的时节悄悄滋润了我的心田。
还有村口那竹林的风声,穿过外婆喊我回家吃饭的嗓音,落在了田间棕黄色的泥土里。
我的乡愁里,写满了外婆,还有外婆的老房子,和老房子下的所有故事。
2.
外婆走了两年多了,但我对她的思念愈来愈多。彼时年少,如上文所提,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时的愁,是片面的,单纯的。
杜审言有诗:“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新的乡愁,是我终将回归父母,于我,许是归宿。于外婆,她终是含恨而终。我没有见到外婆最后一面,她是带着无尽的期盼与挣扎走的。那个寒冷漫长的黑夜,始终没有打开黎明,外婆的右手上扬,仿佛要抓住什么,抑或是想拉住什么,最后,什么都没抓住,死死的僵在了那一刻,生命的静止,却充满了恐惧与不甘。
3.
这周三,我回了一趟老家,是看望刚手术结束的父亲。
父亲的小镇离外婆的小镇相距30公里。也是这30公里,隔开了爱。父母与女儿的爱,父母与外婆的爱。如果外婆爱我,全心全意;那么父母爱我,深沉而坚毅。
这30公里, 我走了20年。但是这30公里,当年父亲风雨无阻的给我送衣物,他走出了一个父亲脚下的万里路。
乡愁,是父母不经意间的缕缕银丝,是岁月走过的游子心声。
世间多牵绊,只有乡愁在心间。
11月3日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