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作水钟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水钟类型,知道在一定的装置中,水能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所以对于自己制作水钟有非常大的好奇心。因此在上一节课,便布置小作业:准备材料(两个塑料瓶、一个手表、一把尺子、一支记号笔),同时也作为平时分。
在制作之前,同样让学生思考要制作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材料该如何使用?怎样可以知道时间流逝了多少呢?于是同样让学生画设计稿,设计出自己的水钟类型,并在设计稿上写上如何测试时间流逝了多少。如何用这些材料来制作,制作过程中需要做些什么?标出刻度是制作水钟的需要,标出刻度在哪里标?只有明确才能更好的制作水钟。
在制作过程,学生们根据设计稿完成的特别快,于是在标刻度的过程中花了大量时间。学生第一次测量1分钟水流出的量,做上记号,以此类推,在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分别做上记号,标出刻度线。在这个过程,学生就发现了每一分钟的刻度线不是等长的,于是引导孩子们分析原因,同时知道流水能够用来计时,我们还可以在控制滴漏速度的基础上,使水钟计时更加精确。
但在这节课上,最让我欣慰的不是孩子们制作出了水钟,而是孩子们在标刻度线的过程中,自觉的开始分工合作,并且小声讨论、提醒,让我感觉到在上一次制作保温杯课程以后,他们对于这样的制作课程很感兴趣的同时也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体现出“小小科学家”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