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我们终究要回答的问题,却也是我们一直回答不了的问题。
蔡崇达的《皮囊》故事不多,但却是作者的切身经历,书的封面就有提及这些都是刻在骨头里的故事,那些我们终究要回答的问题。
最让我感触的是他那些青春时光里好朋友的故事,或许是离得近的缘故,当我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内心有着些许共鸣,仿佛很多的情节也在自己的生命中导演着。
阿小和阿小是两个世界不同的人,两个世界注定了两个人不幸的结局。一个阿小是渔夫家的孩子,但内心一直不甘愿做一个渔夫,过着被安排的生活。另一个阿小是来自香港的小少爷,内心充满着对大城市生活的向往,一直在模仿着自己想象中大城市生活的样子。
当作者看到这两个阿小凑到一块时,一个阿小卑微地奉承着,另一个阿小则自大地享受着,就这样两人像磁铁碰到了一块,作者的内心是厌烦的。
两人在各自的幻想中度过每一天,殊不知生活有着它自然的规律,一切的幻想必然要回到现实。当香港阿小远离小镇后,老家的阿小依然一个人过起了大城市的假生活,但是早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韵味,孤独的他最终还是做回了渔夫。而香港阿小在多年之后相见,被大城市的压力下显的憔悴而颓然。
两个阿小的生活是在自我想象的大城市里的生活,但是,两个人的现实生活总是有差距的。与老家阿小不同的是,作者面对香港阿小选择的是离开,因为他的内心是排斥那种没有目的地潇洒,没有资本的挥霍。好高骛远始终不是穷苦人家孩子所能盲从的。
阿小的故事和天才文展以及厚朴的故事是有着相似之处的。文展一直是个天才,学习成绩也是一直名列前茅,所以他的思想相对而言显的成熟,内心一直渴望着做一些大事情。但是,想的总是虚的,没有务实的理想结果必然不随任意。最后的文展一事无成,因为和家里矛盾,还无处藏身。
厚朴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因为有个会外语的父亲,父亲对他的教育是凡事都可以尝试,勇敢地去放飞自我。所以他的青春的世界里充满了梦想,他的内心有着一颗倔强而叛逆的心,他想要所有的助学金和奖学金来,想要组建一支乐队,想要交好多女朋友,想要改变世界,改变一切。
大学的厚朴是一个有梦并且愿意付出行动去追寻的人,为了梦想,他自己买了乐器,组建起了自己的乐队,尽管自己和队友都不太懂得音乐,但是终究是成了,所以他后面梦想在大学基本都实现了,但是,在生活面前梦想也就坚持了一会,因为有了王子怡的加入,乐队变了味,就连厚朴因为和她成了男女朋友关系也变了味。
最后女朋友王子怡离开了,乐队的队员面临就业离开了,所有人对厚朴都感到失望,最终他想要改变的东西也就没有了意义。
大学里作者和厚朴是室友,和他不同的是作者选择了踏实去兼职,去做一名实习记者,踏实地完成自己的学业,然后去到北京。面对静宜的追求作者选择了拒绝,他接受的话,完全可以少奋斗几年,但作者选择了踏实地自己追逐。在北京,作者和厚朴不断地诉说这里的人对梦想地追求,但最终厚朴还是难逃命运的困境,他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不断用想象喂大的理想幻想之中。
厚朴取名也是来自英文“hope”的谐音,可见他对未来的期待。 面对厚朴的命运内心感觉确实可悲可叹,原本我以为厚朴会是作者笔下那个幸运儿,毕竟他有一颗执着的心,却不成想就是输在了那颗不服输的心上面。
作为记者,蔡崇达用他犀利的笔锋为我们讲诉了青春时光里那副勇于追逐梦想的皮囊,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骗了自己但骗不了所有人。但是谁的青春不叛逆,谁的青春不挥霍,又有谁的青春不迷茫!青春终究是一场梦,只是有的人的梦能成真,继续往梦的方向前行,而有的人的梦突然醒了,但是醒了却还在装睡,殊不知你即使睡着了也回不到你原来的梦境里,不切实际的梦,既然不能成真,你又何不换一个呢?
《皮囊》总共讲诉了作者身边的十四个故事,本文来自三个深刻故事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