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静思语》上说:“真正的禅,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烦恼妄想,能集中精神,一心不乱,行兹在兹,念兹在兹,使心住于一境。”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可最难的,就是一心不乱,最不安分的就是这颗心。

东瞧西看,胡思乱想,明明在工作,心里想的却是下班后约会的事,明明周末休息,却又想着单位的工作。

工作时三心二意,休息时又在“工作”,生活杂乱无序而拧巴。

因此不由想起林清玄先生讲的一个小故事:

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回答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大道至简,却知易行难。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心序混乱,念头乱飞。

一个内心失去秩序的人,容易浮躁、焦虑,缺乏定力。

佛家案例,一个人从外表看是在静坐,但内心却如同飞流直下的瀑布一般,无数念头蜂拥而来,大脑里的念头时时刻刻万马奔腾。

如果没有节制、训练,我们的内心就会经常处在混乱无序的状态,久而久之,会患得患失,会自我否定,会不停的内耗……

如何才能“制心一处”,集中精神呢?

一、冥想:

佛家经常用冥想来降伏内心那瀑布一样奔腾如雷的念头。

在冥想中,摒除杂念,心灵宁静澄净。

经过长期练习之后,哪怕不在冥想之中,你的心灵也会比常人更平静,遇到意外变故时能更快地集中注意力。

不要指望一两次练习就达到安详宁静的状态,冥想多年才能达到波澜不惊,我们需要反复而长久的练习才能进入一心不乱的状态。

二、瑜伽:

瑜伽是一种古老的运动,起源于印度。

是将姿势、呼吸技巧和冥想结合起来的修习方法,经常练习不但可增强体力,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还能塑身美体。

同时,瑜伽姿势练习需要配合规律的呼吸和意识的集中,因此它有助于改善人们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能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锻炼方式。

因为放慢并加深呼吸,促使能量在全身自由流动,使身体感到愉悦,让精神得到彻底的休息和放松。

三、培养爱好,投入其中: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心甘情愿的投入进去。

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做的的事情上,你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往同一个地方使,那些跟所做事情无关的想法都被完全屏蔽。

虽然此时并不是只有一个念头,大脑仍然在高速运转,但是这些念头都是非常有规律、有秩序的,就像一支高度有纪律的军队,被井井有条地组织了起来,高效率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这个时候,心里的念头像是钢铁洪流,浩浩荡荡但是又井然有序,势不可当但是又能从心所欲。

这种最优心理体验心理学上又叫“心流”。

如果一天当中能长久的处于这种体验中,一个人的幸福感会很强,因为幸福来自内心的秩序井然。

愿每个人都处于“心流”之中,行兹在兹,念兹在兹,专注而又平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个止在禅宗而言就是“截断众流”,因为我们的思想就像一股流水一样永远地流下去,要如何才能把它给截断呢?当过去的念头...
    修行圈阅读 1,755评论 0 1
  • 每听人说“修净土者最忌夹杂。”这“夹杂”二字具体指哪方面呢?我认为凡是会影响令心分散而不能专一于修持工夫的,都是夹...
    宗筏阅读 646评论 0 1
  • 今天看《蔡志忠经典解密系列》这本书,他的漫画无与伦、比超凡脱俗。 蔡志忠说自己也常体会制心于一处,无事不办的好处。...
    alsly硕硕阅读 517评论 0 0
  • 有年轻老师问我,你的文章语言流畅,观点独到,尤其是成文很快,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告诉他们,在接到或者想写一个主题的...
    知北老师阅读 1,100评论 3 8
  • 钟汉良日记254 2018.10.12 龙岩 晴天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心在一起,连做梦也类似。让我想起一句佛教...
    钟汉良日记阅读 29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