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其实真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直到看到“要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去怎样对待别人“,觉得挺有道理,就把它当作自己行事的准则。但渐渐地,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我想别人能对自己真诚,我先以诚待人;怕别人伤害自己,也尽量不去伤害别人,不论是语言还是行为上的;你以善待人,也希望别人对你释放善意……事实似乎不是如这句话所说的,(别人并不一定也如你对她般对你,)而是你对别人笑脸以对,别人对你视而不见。为什么呢?这当中还有一个别人需不需要或感受到与否的问题。当别人自认为不需要或认为你对她展现的善意对她来说稀松平常时,是不是也就不屑于对你作同等对待?
写到这里,我想这句话可以分两种情况理解:
1、 在具体的动作行为上, “想别人怎么对你,就怎么对别人”, 容易得到相应结果。
例如,主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间不多,就选几个愿意接近的人去阅读他们的文章,或者在有空闲时,碰上谁的就进去看看。有想法就留言,没有也没关系,即便你去那里溜达一圈踩踩也好。我就是这么做的,正好有空,正好你分享了自己的文章在群里,正好对你写的感兴趣,或许就会在你的地盘里转一圈离去。哪怕此时没空,说不定哪天会光顾你的天空,流连一番。
你在此释放善意,久了别人会感觉的到。
2、 在情感思想上,你这么对别人,别人不一定这么对你。
就像之前我的文章中说起的那位朋友,我是真被伤着了。一直令我想不通的是,最后不理我的太莫名其妙。还是日更群里的朋友的留言为我解了惑。”希望你遇到真正的好朋友“,我才豁然开朗。一句”没当你是朋友“,一切言行也就解释的通了。前提不成立,一开始心里的关系都不对等,后面怎么做都没意义吧。
所以说,有些话听了不能一概而论,以为它放之四海皆准则,其实它是分场合有条件的。
可能别人不会有这样的困惑,如我这样的呆子就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