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庙里,捐款箱上都贴着二维码,香客先在拜垫上磕头,然后就掏出手机扫码付款,方便啊。
你怎么想这事?
有人说这让人感觉怪,庙宇不是应该四大皆空吗?不是清静无为吗?怎么跟掉钱眼儿里似的,还5G手机?还短视频?说好的菩萨戒呢?
其实这就是大乘和小乘分歧的根源。自渡还是助人。
佛主涅槃之后,他的众弟子聚在一起,凭借记忆把佛生前的话背出来,抄在了树叶上,有几个弟子的记忆里相当了得,最厉害的就是阿难,博闻强记,过耳不忘。
这些文字就是阿含经,梵文是 Agama,阿含经有四部:《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这四部经就是最初的佛经,非常长,各位去图书馆可以读到。
又过了一百年,众弟子凭记忆和自己的理解,又增加了很多佛经,分歧就出现了,有些和尚坚持必须遵守原典,有些和尚则说:“救人要紧,不能拘泥。”
听起来都不能算错。
说要尊重原典的,就是南传,也叫“小乘”,他们认为,修行自身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你自己都不明白,天天五迷三道的,搞不好解经都是错误,根本救不了别人。
南传今天多在东南亚,他们叫做“自渡汉”,最高成就是罗汉。五百罗汉的罗汉,他们不太在意人世间的闲事。
表示“与时俱进”的是大乘一派,大乘佛教中最著名就是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就是他说的,众人发愿,普渡众生,这一脉后来又分化出“禅宗”。
你看,如果严谨记师父说的话,按照佛的最初指示,清心寡欲,甚至烟雾缭绕的城里都不能去,手更不能碰钱,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皈依的龙泉寺,就奉“不捉金钱”戒。
但是普罗大众有许愿的需求,高考之前他们需要指引,亲人去世,需要慰籍,总不能不管他们吧,于是有的庙连玉皇大帝都请出来了,你说他是胡扯,他就说自己是大爱。
大爱继续延伸,到了二十一世纪,就是收款二维码和数字祈福。你登录公众号就行,甚至不用到现场。感觉非常酷。
最后
佛祖曾说,世间一切事物,都有着“成住坏空”的过程,随时间流逝,慢慢变形,衰败,直至消散,连佛教也无法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