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晨
前不久,一位朋友和我谈起自己大学刚毕业的儿子,感到甚是捉急。因为他怎么也搞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不愿听其安排去企业上班,也不自己出去找工作,总是宅在家中。这位仁兄的公子,我也认识,真是聪明伶俐一颗智多星,曾经大一的时候,也被其父安排到我手下实习,印象深刻。为人处事都不错,就是爱和其父作对,把父亲所有的付出都视为理所当然,还加几分嫌弃。只记得那个时候的他,还是大一学生,却开着比父亲还高级的汽车,穿着时尚,格外潇洒。
我只是默默听着这位父亲的牢骚,应景地去安慰几句,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不必强求。其实我心里同时还哼了一句:还不是你宠坏的,怪谁呢?说真的,不是我口是心非,不敢开口直言,而是我真的很多年前就出言劝告过,怎奈父爱如山,他又怎么听得进去?
现在的大城市中,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少见。因为是独生子女,个个活得青春无敌,过得光鲜靓丽,却不在乎默默供养着自己的父母,为了让自己读更好的学校,过更好的生活,还在向这个世界低声下气。他们不着急生活费,因为父母可以给;他们也不着急房子车子;因为父母倾其一生已经为他们准备好,或者帮助还贷;他们只需要弄点零花钱满足自己的小爱好,每逢过年过节,出门旅游,还要父母另外补贴。除了享受,似乎生活已经没有更多追求和精彩,也无须拼命努力。
当父母被领导传来唤去,被客户左右为难,他们兴许还会从心里底看不起这种卑微的姿态;当父母穿着过时,不懂名牌,不识宋欧巴时,他们还会奚落你落伍;总之,这些年轻人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觉得自己的素养、视野和人生观都远超父母。把自己今天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每当见到这样的年轻人,我内心总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哀。父母因为爱孩子,为孩子做了太多太多,孩子不但不感激,还会心生种种不满,物质欲望过度地被满足,结果就是受之无愧。
受之无愧,就是没有感恩心。这种人总觉得自己所获得的都是理所当然,或者毫无理由觉得别人就应该给他特殊待遇,或是他想要的东西。人家给了,他觉得是应该的,不知感恩。人家没给,他就认为不应该,心生怨恨。
为什么会受之无愧?因为他本来不该受,父母偏要给他太多,他的潜意识里压力巨大。人的内心,总是有一种平衡。就是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获得与付出必须平衡,无论获得与付出哪方面过大,都会不平衡。不平衡就有压力,有压力就有负面的情绪。人的天性是要排除负面的情绪,排除痛苦,走向幸福的。如何走向幸福呢?他就会内心里找一个说法,或是一个托辞,来论证自己的收获其实没有那么大,或者受到的伤害大于收获。父母的给予是无法否认的,他就会想办法论证自己受到的损害,比如他会怪父母限制了他的自由选择,或把某一次小时候的事件,拼命地夸大自己受到的伤害。比如我朋友的儿子,就总是以自己初中时逃学,被父亲报警找回,伤害自尊,阻碍了他做生意发财为理由,记恨了父亲多年。这种潜意识,他自己也不会察觉,他只是无法排遣自己接受恩惠太多,是一种自动平衡的过程。中国人常说的“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也是这个道理。
一旦这种自动平衡的方法被找到,有了受之无愧的习惯,人就不会有感恩心。而感恩心很差的人,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他不会运气太好,也没有人会乐于帮助没有感恩心的人。所以这种人不太容易遇到贵人。太习惯于论证自己的好处是应得的,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也不会受到单位领导的青睐。现在很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非常头痛90后员工,因为他们不像以往那样容易调动积极性,不但对用人单位诸多挑剔,还经常任性辞职。这些管理者经常很疑惑,明明已经对他们很好,为什么他们就这么多不满意呢?或者,这些年轻人难道没有事业心吗?不是的,他们只是不太敏感,没有感恩心。
再来,这种对别人的付出不敏感的人,也就是利己心强,自私的人,如果进入亲密关系,婚姻模式,这种心态,也是个大麻烦。这种人也不会对伴侣有感恩心,对伴侣的付出同样无感,只会诸多要求对方,而甚少反思自己付出多少。现在年轻人的离婚率越来越高,无法包容相处,没有感恩心的婚姻对象,是很大一个因素。
中国的家庭和家教,倘若要谈家风,首要是树立感恩家风,传承感恩文化。中国的下一代,最要迫切的也是感恩教育。我们都应该警惕,有多少宠爱就有多少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