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过程分解法,今天来说动作分解法。
我出题:“猪八戒喝水。”如何写具体?
这个句子只有一个动作,读者读了这句话,必然觉得写得太笼统,太不具体;也因为太笼统,使句子没有可读性。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把动作分解。
其实猪八戒喝水这个动作的完成是伴随了一系列动作的。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动作呢?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有答案了:
1,猪八戒喝水——急不急?急了,会怎么做?
(一般情况下,口渴才会喝水,当然急啦;急了,动作就会快啊……)
2,猪八戒喝水——在哪喝?怎么喝?
大家一番交流,得出如下句子:
猪八戒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小溪边,趴下肥肥的身子,撅起肥肥的屁股,也不管水脏还是不脏,有毒还是没毒,就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这里就把“喝水”这一动作分解出几个动作来——跑、趴、撅、喝,再结合猪八戒的性格特点、身体特点,加入适当的神态描写,就把猪八戒粗糙和急切的样子给写出来了。
接下来,我又布置了一个小练笔:
“老师写字。”
题目写出来,我表演了这个动作,让学生说话、练笔。
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了几个关键的动词:拿、拔、扶、写。
学生依据这个观察写了老师写字,普遍是这样的:老师拿起白板笔,拔出笔盖,扶住白板,写起字来。
显然,学生没有对人物在进行动作时的神态进行留意观察。但,总比“老师写字”四字具体多了。
接着,我问:老师怎样地拿笔?怎样地拔笔盖?怎样地扶住白板?又是怎么写字的?
就这样,学生又加入一些描写神态的词:轻轻地、用力地、稳稳地、一笔一划地……
构成了这样一段话:老师轻轻地拿起白板笔,用力地拔出笔盖儿,稳稳地扶住白板,一笔一划地写起字来。
这样,老师写字时的画面就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动作是可以分解的。
小结:过程分解会保证写作的条理性,层次感;动作分解,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