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写东西的时候,脑子里面总是装着一个词——写点儿,最近我可太喜欢这个词了。喝点儿、吃点儿,那干脆不如来写点儿。
有时候我总是在想,像我这里一个不会坚持的人,怎么在阅读和写点儿东西这上面走了这么远的路呢。初中学过一段时间素描,还想过参加艺考,现在一点儿不碰画画了。
高中学过吉他,上大一的时候为了保持手上的茧,还时常弹奏。那时候总觉得自己以后可以背着一把破吉他去小酒馆兼职,现在吉他也是常年不碰了。
上大一的时候还喜欢拍照,存了钱,买了相机,现在看来,相机总是要吃灰好久才被我拿起。
上面所说的那些,曾经都是我的爱好,现在大都消失在我的生活里。唯独阅读和写点儿没有。
我总是在想,为什么就这两样一直跟随着我,走到了现在,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个时间段不写,或者不阅读的情况。但时间总是间隔很短,我就有了一本喜欢看的书,我就有了写点儿的欲望。
最近的我大抵是找到答案了,因为我曾经被阅读和写点儿治愈过,不只一次。我想,无论是一个物品、爱好,还是一个人,如果我们在最灰暗的日子里,因为他们的出现而被治愈,那我们将永生难忘。
我并不是一个从小就喜欢看书的人,在没有上初中以前,我基本没有阅读过任何一本课外书籍,我家在阅读这一方面也没有什么言传身教,没有什么晚安故事。
我开始阅读时,已经上了初中。在一位朋友的带领下,我大概也是人生中第一次走入了新华书店。在那里,我第一次阅读一本书,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本书的名字叫做《旋风少女》,被改成了影视剧。从那以后开始,我的生命中从此出现了文字。
初中时已经开始住校,那时候学校也不让带小说去学校,所以周末两天对我格外重要。那时候常常回家两天时间,每一晚都会熬个夜看小说。
那时候喜欢买纸质书看,每逢去书店总要买上那么一两本。最开始带领我进入书中世界的,是一些青春伤痛小说,包括郭敬明啊、籽月啊、玖月晞啊。
初中时家里面发生了一些变故,小小的我还不懂的要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绪,就要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或许应该是从更小,我就学会了情绪的不外露。
那时候我的世界像是有一层膜,我能看见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但我从来没有真正参与。我撕不开那个膜,就好像是有什么把我围住了,我用力一点,膜就随着我伸出手的动作变一点,但是膜总是一直在。
还好,这时候,我遇见了书。那些一个人在一个角落拿起一本书的日子,让我忘记了我的处境。我在书中的故事中共情了主人公的感受,似乎也把心里面的一切都释放了出来。
还好这时候,我会写点儿,那些说不出的字词,从不表现的情绪,都经过我的手留在了一页页纸上。是发泄,也是在安慰;是生活的一堵墙,也是出路。
上了高中,学习的压力开始大了起来。从小在学习上游刃有余的我,在班上从正数前十变成了倒数前二十。我总是保持着云淡风轻的样子,其实心里面像是有一座大山把自己封住了。这些都是离开了那些日子才发现的。
那时候开始从看一些小说转向散文和诗歌,看书越看越杂,尝尝就是在书店拿起一本书,能看的进去我都看。
在现实中,我看不到未来的日子,身边也只有一个声音,你都上了这么好的高中,肯定能上个好大学,上了大学就好了。
上了大学就好了,这个声音伴随着我高中的生涯,压得我喘不过气。因为那时候的我没有信心我会上好大学,甚至大学。我想要有个人来告诉我,即使我上不了大学,未来也是好的,所以你就放轻松点,一切都没有那么重要。
要是我能回到过去,我一定对着那位在夜里失眠的人说,安心睡吧,考不上大学也没有关系的。
那时候没有这样的人,也没有未来的我能穿越到过去。只有书,只有书中人物的故事。它在一遍遍告诉我“即使没有上大学,也能过得很好”,“世界很大,不要把自己困住了”。
只有不断的写,把心里的悲伤、期望都写出来。就在刚刚想起来了,自己写的短句”故事还很长,未来的路漫漫,总有避风港,不要让还在准备飞翔的翅膀受了伤。“
回顾人生的前二十几年来,我最痛苦的阶段,都是书陪伴着我,所以我离不开阅读。因为往后的日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这个没有道理的东西,它坏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给我出难题。如果我要学会拥抱生活,我的生活就离不开文字。
在写点儿的过程中,我大部分的时间是感知不到周围的,像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是绝对安全的,我还能调动这世上的一切。所以写点儿啊,随时写点儿啊。哪一天又觉得天要塌了,走到一个角落,将这一切都写出来,就像喝醉了一样,醒来又是好汉一条。
最近在看毛姆的书《寻欢作乐》,书中这样描写写作:
他的脑子里有什么事情,不管是折磨着他的一个思想、一个朋友去世的悲哀、薄情的爱、受伤的自尊、为他真心对待的一个朋友的背叛而感到的愤怒等等,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情感或是什么样的困感,他只要把它作为一个故事的主题或是一篇散文的点缀,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他就能将这一切的不愉快和痛苦统统忘掉。他是这世上唯一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