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的故事
抑郁的女儿,焦虑的妈妈。
刚离婚的时候,女儿还可以,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那时候她还读初中,现在读高一了,出现了自伤的状况,用刀片多次划伤了自己的手腕。
于是,这个妈妈带着孩子去看了精神科的医生。量表测试是抑郁。妈妈很崩溃。在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母亲的自述,是亲子关系还可以。女孩在学校里的事情,经常会同妈妈分享。
女孩呢,认为自己并没有问题和障碍。女孩说,就是那一刻做那些动作时,觉得很释放自己。过了那一阵,就好了。
于是妈妈开始去做女儿的工作,生病了去看医生,是爱自己的一种方式。她并没有去过多的责怪女儿,并且积极的去引导女儿,当你想要拿起刀片的时候,请记得找妈妈。和妈妈吵架的时候,如果你想拿东西伤害自己,就告诉妈妈,妈妈就停下来不会和你吵了。
女孩说,我真的没事。
我了解下原来的家庭状况,没离婚之前家庭关系相当的紧张。每天都是在剑拔弩张的相处,经验了父母之间暴风骤雨式的分离,战战兢兢的小女孩,在巨大的冲突和震荡中,内心积攒了很多的无力,惊恐,愤怒,委屈。
我想起旅行时,山西大峡谷里,悬崖峭壁上那些的树。没有土壤,生命资源极其有限,横七竖八的努力生长,一副铮铮昂扬的摸样。
所以,不要轻易给自己的孩子下‘’病了‘’的定义,当她在某个阶段的生长的资源不够优渥时,阶段性的挣扎和自愈,是必经的过程,不是说我们病了,有心理问题,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而是生命中的自调节行为的一种呈现。因为孩子的经验不足,可能会矫枉过正,给自己带来伤害。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慢慢的,渐进的,循序渐进的进步阶段。她会去探索解决愤怒的那个地方,当她发现那个地方不是她想要的,她会回来的。
亲爱的小孩,你可以用一千种一万种方式,去表达你的感受,去表达对自己的愤怒。
孩子要在所处的环境中,通过他人的反馈,去慢慢的感知自我。这个环境是否有爱,足够安全,足够稳定,是能够让她放松的吗?
像一棵树,在一个阶段长歪了,不是它病了。而是它直着长的部分,有一块巨石挡住了光。 阳光不够时,一棵树,只能歪着长向有光的地方。
告诉孩子,你成长的路上,经验的一切都是正常的现象。当我们面对这个现象时,我们如何把这个现象当中呈现的伤害规避掉。
为人父母,当带着一份深深地自我觉察,让我们自己有机会,引领着孩子深入对自己的洞察和了解,让其人格更完善。
当调节的功能过了的时候,我们有能力陪伴着孩子调回去。
某段路,孩子会在痛苦当中,寻找暂时的平静。孩子也会在爱和陪伴中,自愈,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