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3

永驻心间的母爱

       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不仅给予我无私的关爱,更以坚韧与智慧陪伴我成长的每一步。虽已离世多年,然十数载光阴流逝,我依然能清晰地忆起她温暖的笑容、柔和的声音以及那充满鼓励的眼神。她的言谈举止,无论是轻声细语的教导,还是面对困境时的从容,皆深深烙印于我心间。每逢佳节或家中喜庆时刻,家人团聚、欢声笑语之际,我总不免涌起无限哀思,思念她那慈祥的面容与亲手烹制的节日美食。这份情感如潮水般袭来,令我在热闹中体味一丝孤独,却又因回忆而倍感温馨。她的精神始终相伴,成为我前行路上的灯塔。

       凝视相框中那张泛黄的照片,母亲的笑容仍如春日暖阳,照亮我记忆的每个角落。照片边缘的裂痕宛若岁月的刻痕,却无法模糊那双含笑的眼眸。窗外的秋雨淅沥,我仿佛又听见母亲在厨房忙碌的声响,看见她缝补衣物时专注的身影。

       母亲身为家中长女,上有父母,下有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一家八口的日常起居,大到洗衣做饭、采摘菜蔬,小到照料幼童,家务负担着实繁重。外曾祖父母恪守地方旧俗,让外祖母自幼缠足,致使其其步履蹒跚,仅能处理一些轻松的杂务。母亲见此情形,年少之际便深知责任在肩,全心全意协助外祖母操持家务。她宛如初春的蒲公英,尚未尽情绽放,便已扛起照顾弟妹的重担。每日清晨,天色刚显微明,母亲便悄悄起身,为全家准备早餐。灶火的浓烟熏黑了她的脸颊,风霜让她的双手变得粗糙。尽管母亲未曾遭受缠足之苦,然而过早承受劳作的艰辛,反倒使她的腰背更为挺直。一锅熬煮得浓稠的米粥,一碟滋味鲜美的小菜,弟妹们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十分满足。多年之后,曾奔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生效力于人民军队的三舅——这位老军人,也由衷地赞誉母亲,称幼时全赖长姐的精心抚育与照料。

        她的身影是田间不息的风,是山林中沉默的牛。农忙时节,她背起竹篓,踏过露珠浸润的山径,柴刀伐木之声与松涛共鸣,枯枝斩断之际,掌心的茧与树皮的裂痕悄然重叠。下地耕作时,她躬身如老树深植土地,汗水沿脸颊滑落,于阳光下闪烁如金。她将采来的蔬果洗净切好端上餐桌,总不忘让弟妹们先行动筷。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她以一双巧手,将粗茶淡饭烹调出家的温暖,让简陋的屋檐下亦飘散温饱的馨香。

       婚后,母亲与父亲共同经营农耕之家。父亲是耕作能手,夫妇二人同心协力,佃种了二十余亩水田。从田间繁重的农活,到家中柴米油盐的操持,浆洗缝补、喂养鸡鸭猪牛,乃至照料年幼的我们兄弟二人,全凭他们辛勤的双手。掌心的厚茧映衬水田的涟漪,二十余亩碧波于春日起伏,每一株低垂的稻穗皆凝结着夫妻的汗水与期许。喂养的禽畜膘肥体壮,仓廪日渐充实。鸡鸭的绒毛轻掠过她的裙摆,猪崽的哼唧声应和着她口中的小调。粮仓内金黄的稻谷盈满,宛若大地慷慨的馈赠。

       在那个生产队集体劳作的年代,他们白日于田间辛劳,夜晚还需参加集体活动,常需加班加点,汗水浸透衣衫,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乡邻皆知我父母是田间劳作的能手,为人本分,任劳任怨。尽管如此,仍不免承受生产队长的无端指责。他们心中委屈,却思忖忍让则事态平息,不必申辩以致开罪于人。遂选择沉默,秉持息事宁人的处世之道。可叹他人非但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常将不实之词强加于人,诬指我父亲曾充任乡丁,应受管制。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我村那位在外地任公社书记、被罢免回乡降职为大队支部书记的干部,帮我查阅档案,告知并无此事,压在我心头的重石方才落地。

        我六七岁时,已能随父母下地劳作。风雨无阻,困倦时便席地而眠,枕着泥土的芬芳,听着蛙鸣虫唱,恍若最动人的摇篮曲。有时夜晚父母仍需下地,我便随同前往。他们割草铺于田间地头,脱下衣服垫上,便是我的床铺。彼时,幼弟寄养于外婆家,性情较我更为温顺知礼。然命运的转折猝然而至。一日,噩耗传来,幼弟夭亡。长辈们讳言缘由,至今我仍未能明了其中真相。

        母亲悲痛欲绝,曾投井自戕,幸得乡邻及时救起,并好言劝慰:“长子尚需抚育,万勿行此不智之举。”邻家婶婶轻声道:“大姐,孩子还等着你教他做事呢。”此言如春风化雨,母亲逐渐从悲痛中走出。她将泪水凝为露珠,将哀伤化作春泥,将绝望种成希望的种子,变得更加坚强,对我呵护备至。因未再生育,我成为家中独子,母亲便将全部的爱倾注于我。

         夜晚,她盘着发髻,身着纽襻中式衣衫,佩戴老花镜,端坐木凳之上。煤油灯的暖光晕染其侧脸,左手持衣,右手飞针走线,边缝补衣物边与我交谈。不时将针在发间轻划以解针涩,不时将衣物在我身上比量是否合身,亦不时征询我对样式与颜色的意见。她将破洞用色线织成网,远看似朵花儿;或将开缝绞成线,粗看如饰纹;有时细心地用同色线就着布匹的纹路编织,横纬竖经,几乎看不出曾经缝补过。有时故意在本是完好的衣服贴补一块布,左右对称,让难看的补丁找到伙伴,显得对称美。我穿着这些打上补丁的衣服,很像个女孩,因此当地叔伯亲友送我诨号,“大妹子”。母亲"简中有礼、素中娴雅"的处事风格至今影响还在,亲人们依然把它奉为做事的准则。

        在邻近的几个村落中,我的母亲可谓见闻广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她曾到过县城、郴州及武汉。她倾慕文化人身上那种高贵的气质,并向往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她常谆谆教诲我,要奋发读书,效仿三舅,到城市工作,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一有闲暇,她便向我讲述三舅的事迹:言其启蒙虽晚,却天赋过人。初小尚未读完便考入高小;高小仅就读一年即考取初中;初中未及毕业又考入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省立三师就读一年后,复又考取南京炮兵学校。无论白昼黑夜,他总是手不释卷,勤勉课业,几无休息。其意在于尽早毕业谋职,以减轻家中负担。三舅的经历对我影响至深,使我决心效仿其刻苦求学的精神。在小学六年间,我的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前茅,每个学期都荣获奖状。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沉浸在母爱中的我14岁了。那时生产队报酬微薄,辛苦一年只能分到几元钱,家计拮据。待我升入初中,学费筹措维艰,父母多方告贷。母亲忧虑三年学费非举债可继,决意学习裁缝技艺。彼时她已四十五岁,凭借针黹基础,迅速掌握了乡间常见服饰的缝纫之法。她的双手如同永不熄灭的烛火,将粗布缝成锦缎,将米糠熬成琼浆,使简陋的屋檐下亦能飘散温饱的馨香。其缝制衣装工艺精良,渐为乡里所推重。母亲未曾入学,不识文字。方圆十里之内,乡邻托请缝制衣裳,凡顾客之肩宽、腰围、身高、手长、腿长、体态等尺寸数据,皆凭心识默记。经手诸事,鲜有差池。尝询其诀窍,答曰:"各有其法。"此事予我启示:日后行事,当先思忖方法再着手。后拜师学做木匠,一月出师,手艺与老师傅相较亦不逊色,传为佳话,凭借的正是这一方法。在大学期间追赶同学学业成绩,参加工作后学习无线电器维修及内燃机修理、拖拉机驾驶;乃至恢复高考后钻研总复习教学,诸事皆成,所循皆为此道。

        1980年,我在永兴一中成婚,翌年得子。父母欣喜不已,逢人便道喜悦。那年的春风拂过永兴一中的围墙,我携新婚的喜悦归家,次年秋夜,一声啼哭如星火点亮了母亲眼中久违的光芒。花甲之年的母亲毅然搁置娴熟的裁缝技艺,赴县城助我抚育幼子。她如老树根般深扎土地的双手,再次操持起炊事浣洗家务活。她将缝补衣物的专注与耐心,倾注于照顾孙子的日常。老式缝纫机的声音在县城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那是母亲在缝补孙子的衣服,将爱的针脚编织进每一寸布料。

        母亲的厨房如同魔术师施展技艺之处,寻常食材经她之手便化为珍馐美味。她挽着发髻,身着中式衣衫,佩戴老花镜,端坐于木凳之上。童孙环绕其侧,或倚或坐。她左手持衣,右手飞针走线,一面言语,一面缝补。间或引针于发际轻划,以缓解缝衣针滞涩。此情此景,皆是我儿时亲见,并已深深刻印于脑海之中。今再次看到,倍感亲切。

         在她悉心打理下,家中窗明几净,井然有序。我的孩子承蒙慈亲照顾,得以健康成长,聪慧可人,祖孙情谊深笃。母亲鼎力相助,家宅和睦,氛围温馨,其乐融融,此乃我毕生难忘之幸福时光。

        后来,我的儿子自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任教于南华大学,继而婚育得女。我的妻子遂赴衡阳协助照料孙辈、料理家务。彼时,母亲已逾古稀,年届耄耋,仍执意为其玄孙购置礼品。苦于资财匮乏,遂从事拾荒。于校园废弃物中分拣纸类,掸尘理平,叠捆成札,售予废品回收。其身影在收纳废品的车厢暮色中弯曲如钩,枯枝般的手指翻拣被遗弃的纸页,恍若从时光尘埃中打捞金箔。终日与秽物为伴,常致颜面墨染,鼻腔积尘。如是积铢累寸,数年间购得金戒三枚,终偿夙愿。她的布鞋在校园暮色中留下墨痕,如同一串无声的密码;每一张被抚平的废纸皆在诉说,爱是永不熄灭的炉火,能从尘埃中提炼金箔。

        我深切地怀念我的母亲。她性情快乐平易、慈爱和祥,天生仁厚,以“仁”、“义”立身,诚实守信,从不欺人。与妯娌相处融洽,与邻里乡亲皆亲近和睦。她严于律己,恪守礼法、把握分寸,约束自我、尊重他人。操持家务井井有条,思虑问题细致周全,诸事诸理皆条分缕析。筹划事务周详完备,观察事物敏锐深刻,能洞察幽微之处。素来洁身自好,仪表端庄严肃。整理收拾已成习惯,一丝不苟,毫无虚饰。

       今我也垂垂老矣,然母爱长存心间。此爱至伟,不求回报而倾其所有;静默无言,唯愿子女安康顺遂。慈颜虽杳,恩泽永铭,此诚为我生命至珍之财富。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待。每思承欢膝下,再聆训诲,然慈母之爱本无私求,惟以子女福祉为念。母亲,我永念深恩,您的慈爱将永为我生命至珍之财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假日简书探友 双节假日,闲坐家中,谁知客人络绎,不巳忙乎?忙里偷闲,打开手机,点入简书,向久别思切的诗友文兄问好祝...
    玄黄子阅读 22评论 0 0
  • 摘录: At the touch of love, everyone becomes a poet. 爱的触碰下,...
    爱美丽同学阅读 36评论 0 3
  • 指尖的魔法:彩妆里藏着的万千世界 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梳妆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指尖捻起那枚贝壳色的散粉,细腻的...
    繁华三千不过云烟阅读 384评论 0 1
  • 我的第一个小伙伴儿 那年我约莫四五岁,妈妈把我送到了乡下嘎嘎家,嘎嘎是不是亲嘎嘎,是在我妈的妈被大水冲走以后娶进来...
    风影_20ee阅读 461评论 0 0
  • 2日 晨起,抄写《金刚经》第二分。 11:25,与可姐在金唐重新开放的影城看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这个系列的第...
    可爸亮阅读 26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