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听课,一个早读课没人在,按理说六年级的孩子是能自我管理的,但是我现在这个班,想想都不可能,因为有特殊人物在,且班长的能力不够强势。
于是趁此时机,完成这篇习作,应该是有话可写的。
哈,老师不在!
阳光依旧照耀着大地,可曾经在我们班的琅琅书声却不在了。
原来我们的老师去听课了,教室一片寂静。
但是,看!
我们班的调皮之王——小郑同学,闪亮登场!他和他的“左邻右舍”聊了起来。有些人看他在聊天,也没事做,就一起聊了起来。随后,控制不住的聊天欲望如同病毒一样在我们班扩散开来。顿时,教室中的嘈杂声高了许多。于是我们班一片混乱,给了一些“恐怖分子”可乘之机,这些人忘情地讲了起来,一下把聊天分贝提高了许多。紧接着,我和我的同桌也这“强大的能量”给击垮了!“病毒”攻入了我的体内,我就和同桌一起顺应“班级潮流”。
唯有几个“意能”很强的人成功抵挡住了“病毒的入侵”,依然保持冷静,全神贯注地学着。班干部站出来了,没有言语,只有冷冷的眼神。在这种重重压迫之下,觉醒了!他们掌控着全局,用意能净化着每一个人。
全班又进入了一片寂静。
可是这后遗症还是不饶人那!又有人说起了话,而在班干部的“严惩”下又不敢大声讲出来,于是只能在底下悄悄地说,不是抬头观望一下班里局势,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过班干部似乎泄气了,渐渐地,渐渐地,这个课堂变得全是嗡嗡声了。
我们班就像一些面粉,没有水——费老师在中间,我们是不可能规则地和到一起的。
不过我觉得:虽说费老师不在,但也不像“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一样违反课堂纪律,我们应当深深反省一下!
这是一位中等学生的习作,不过这次写得比较好,有感而发,水到渠成。
这篇习作指导的三部曲:
1、挖个坑
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折腾,总是会有要好的学生能保持安静,也能影响周围的人,当然那些调皮的孩子我班里估计更多一些,没关系,他们将会成为作文中的主角,因为只有动起来才好些,安静的会让他们无从下手。
回到学校,问问他们,老师不在的时候教室里的情况如何?
班长开始汇报,当表扬过后批评开场,说到某个人某件事的时候就会引发大家的共鸣,开始七嘴八舌地说故事,我不懂的地方直说或反问,其余孩子都会很配合地补充,讲到兴高采烈处,还要走出位置惟妙惟肖地情景再现给我看。故事情节已经非常完美,他们在脑中回放了一遍,说了一遍或听了一遍。
2、填个坑
我最近喜欢学生的快速作文,40分钟指导10分钟,30分钟快速写完一篇。
我总觉得,写作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需要有泄洪的气势,特别是草稿,隔成几段时间完成效果肯定不佳,而且会自己推翻自己的,犹豫不决,难以继续,越写越难写。
快速作文可以让他们思想高度集中,就写自己想到的,思路跟着笔走,往往会有惊人举动,甚至有时候连自己都不敢相信那是自己写的。
这篇作文的指导很简单:先选择叙述的顺序,顺序还是倒序;然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股脑儿写出来,考虑写得有场面感,用学过的点面结合等方法;最后一点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
学生全身心投入写作,想不出题目空着,不会的字用拼音代着,有些描写暂时想不出形象描述先略写着……总之,我的目标就是很快写完自己能写的,想写的。
3、种些草
当堂写完后会全部收上来,接下来的活很累人,我要当天全部看完,给点修改建议。那是埋头苦干的事,47篇文章中总有我喜欢的,然后内心一片愉悦,高兴地画上大五角星,表示班报录用,有时候孩子一篇文章没完成,但是也能得到五角星,大半出来后就能看出优劣。
当天回家作业就是修改作文,不过班里总有非常要好的孩子会回家全部重写,甚至包括得五角星的孩子。有时候我总是这样想:就看这些可爱的孩子,我是幸福的,不论写得如何,就这样的态度多么让人欢喜。当然也有的可能一字不写,原样带来,不用奇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如果就这样写写改改,那这个教育资源并没有最大化,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想到的还有思想教育,其实作文教学自然包含在教育的行列里的,只是有时候我们很容易给教学和教育分家。
如果我就这样说教,意义不大,必须在坑上种些草,即使成不了绿荫浓密,也能成就一片绿意盎然。读作文该作文中穿插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想得深入了,作文的主题也高深了许多,还能起到教育的作用,真的是一举多得。
当然,教育不可能一下子就有效,那些谣传一个故事改变一个人的事情,大都是小说里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总是需要不断反复,不断变化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一点微弱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