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区紧邻大路,靠路西边的小巷里新开张了一家面馆,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面馆,里面供应本地最常见的各种面食。
面馆的老板姓何,五十岁左右的年纪,长的大个子,说起话来声音却不高,何老板的脾气好,见了吃饭的客人总是笑脸相迎,再加上他人厚道,卖的面价钱跟别家的差不多,但分量十足味道也好,日子久了,这生意就越来越好。
何老板的面馆里还供应一种特别便宜的面,葱油拌面,只卖5块钱,这个价钱在西安是绝无仅有的,就算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里,一碗最便宜的也得七八块钱。很多劳务市场的农民工都是冲着这个来的,5块钱一大碗面,面汤随便喝。
每天中午,他的小面馆里总是人挤人的爆满,这葱油拌面说起来也很简单,什么肉啊菜的都没有,就是一碗面条加一点点葱花,辣椒面和猪油,但吃起来却是满口余香回味无穷。
我曾经好几次的在家尝试自己做葱油拌面,但总感觉在口味上比何老板的差一些,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有一次我专门去问他,何老板笑了,说这个简单,我的面都是自己手擀出来的,你在家一定是用挂面或者机器压出来的面,口感当然不一样了。
还有,我用的猪油也好,都是农村家里自己养的猪,我这饭馆虽然小,但来的都是回头客,在原料上一点都不马虎的。所以说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内容大不一样。
听完这些我才明白难怪如此,老何是个仔细人,看他的小饭馆,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桌子上放的醋,辣椒罐,筷子筒餐巾纸,还有一小份生蒜,这些都是免费给客人提供的。
饭店只有他跟擀面的师傅两个人,老何就是老板,服务员,打扫卫生的一人兼了,经常是忙起来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去的次数多了,慢慢的也跟老何熟悉了,老何的话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他出生于一九五八年,从小在饥饿中长大的他,对食物有着一种天生的敬畏和珍惜。
老何说他自己的童年记忆里基本上都是没有吃饱过,十七岁那年他参军入伍才算是能吃饱了饭,复原后进了工厂当上了工人,经热心人上介绍就认识了后来的老婆。
老婆也是农村人,没有什么文化却擀的一手的好面,第一次介绍人带着老何去老婆家相亲,老婆做的一碗葱油拌面就当下让老何拿定主意,这辈子就是她了。
婚后两口子恩爱有加,那时候老何很忙经常加班,老婆每次听到他的自行车进院子,就把擀好的面条下锅,煮熟后捞出来放进大碗里,加酱油,醋,盐,辣椒面,这边舀一勺猪油在炒锅里烧热,加一把葱花翻炒两下,然后掂起炒锅一起倒进面条碗里,再准备好一碟青蒜就算齐活了。
老何这时候刚进家门坐下还不到一根烟的时间,一大碗喷香的面就端上来了,如果赶上哪天心情好,老婆会再给加上一盘油炸花生米,再给老何斟上二两散白酒,那就是再满足不过的小日子了。
老婆后来给老何生了一个儿子,有了孩子以后两口子的生活就更加忙碌了,整天围着孩子转,为了补贴家用,老婆去街道办的小厂子当了临时工,老何负责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两口子人勤快人缘也好,这生活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好,孩子也渐渐地长大,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像流水一样的过着,一晃就到了2004年。
这一年,孩子考上了大学,老何跟老婆都高兴的不行,在西安饭庄包的酒席,请了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好好的庆祝了一次。
老何那天喝了不少,回家以后却说自己没吃饱,老婆笑了去厨房打开煤气灶,在冰箱里取出面条,做好一碗葱油面看着老何吃下,老何说这才算是吃饱了。
老婆说妈呀,咱们花了那么多钱点的山珍海味,你回来还要吃面,真是个穷命。老何说不管在外面吃了再好的东西,回家不吃这碗面就感觉少了一样啥的,还是吃老婆的面来的踏实。
转眼间孩子也大学毕业又参加工作了,老婆被查出来得了重病,她一辈子没去过医院,也从来没有过什么大病小灾的,谁知道这次就这么严重。
老何花光了所有的钱,去遍了各大医院也没看好她的病,弥留之际,老婆眼泪婆娑的拉着老何的手说,我要先走了,今后再也不能给你做面吃了,我走了你不要伤心,你再找个更好的好好过后半辈子。老何哭的话都说不出来,一个劲的只是摇头。
老婆走了两年后,老何在单位也下岗了。
后来他自己盘下了这家小店,自己这么多年跟着老婆学了不少擀面的手艺,就想着把最简单的面食能做好也就行了,最起码不靠儿子也能养活得起自己。
话说着,又有顾客进门了,老何忙起身去招呼,“老板,来两碗葱油面,一碗吃,一碗打包带走”
“好,你先坐,马上就好”
老何一边说着,一边快步的走进了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