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一段话一直让我觉得很困惑。孔子的话似乎只说了一半,曾子马上就回答说是。而旁边的门人很显然是没弄明白,但也不敢问,等孔子走了才悄悄问曾子,你们在聊啥子啊。曾子这才回了一句忠恕而已。但是谁又能保证曾子回答的是不是孔子的本意。
有时候我会嫌曾子太多嘴了,你就不能闭上嘴巴好好听老师把话讲完,你没事接什么话呢,你是不是不懂装懂,败了孔子的兴,他也懒得说下去了。
有时候我又觉得孔子特地找曾子说了这么一句话,是不是在提醒曾子,你做的什么事情已经偏离了你自己宣称要坚持的那个道了。曾子是个明白人,一听就知道自己前后矛盾了,所以忙不迭地说唯。不明白前因后果的门人自然是听不懂,曾子只好淡淡地回了一句忠恕而已。所谓的忠是要忠于自己的道,所谓恕,是接纳自己犯过的错误。
无论基于怎样的猜测,我们都会纠结于孔子说的这个 “一以贯之”的“道”到底是什么,而且很纳闷他为什么不说透,更纳闷曾子怎么就能这么确信自己知道。
或许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想想,吾道一以贯之,有没有可能这个“一以贯之”的“道”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一以贯之”的过程。就是说我们可以随便选择一个“道”,然后尝试着去“一以贯之”,等到贯不下去了,再修复这个“道”,然后继续“贯”下去,能够经得起“一以贯之”这个标准的道,无论它的起点在哪儿,最后都会停在同一个地方,那个也许就是孔子所说的“仁”。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这里孔子把关于“仁”的秘密告诉了曾子:“没有什么仁,你只要能坚持把一个基本观念贯穿所有的一切,那么它就是仁了。”曾子就功夫熊猫像听了他鹅爸爸说没有秘方时候一样突然就顿悟了:“我懂了。”后面他跟门人解释的时候,说出来的则是他给自己想出来寻求一以贯之的两个原则:“忠,要忠实,绝不糊弄自己,自己认同的观点必须从一而终;恕,要有容错机制,一旦发现自己的基本观点无法从一而终,在现实中撞南墙了,贯不下去了,这时候就需要接纳自己的失败,承认自己的基本观点不是那个真正的道,必须要修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