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虐童案:多少中国父母,把孩子当作私有物品

近日,一则虐童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内容令人触目惊心,愤慨不已。

视频中,一个小女孩被母亲打,被父亲打,甚至还要被弟弟打。女孩全程都没有什么反抗,估计早已麻木了。

女孩的妈妈粗暴地双手将女孩推到地上,好像在扔一件物品,接着开始用脚踢来踢去。

几乎掐着脖子将女孩重重地甩在地上,就算是扔东西也没这么糟践的。

揪着头发在地板上撞来撞去,看着这位妈妈脸上狰狞的表情、粗暴的动作,还以为她和自己的女儿有什么深仇大恨。

女孩的爸爸也拿着棍子,不停抽打着女儿。

就连女孩的弟弟,也有样学样,伸手欺负自己的姐姐。

不知道女孩究竟犯了怎样“不可饶恕”的错误,父母要如此粗暴得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

这一系列动作,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是典型的家暴行为。

近年来,关于“虐童”的案件不胜枚举,而大多数施暴者,竟然是受害者的亲生父母。

而施暴的原因,大多数是没有原因,也许是心情不好,也许是看孩子不顺眼;其次是以“管教”为名,行暴力之实;然后是因为家庭琐事、夫妻矛盾,将怒火牵连到孩子身上……

孩子本应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在某些父母眼里,却成了可以随便发泄情绪的“物品”;父母本应是孩子的保护伞,有些却成了孩子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

部分父母,将生活的不如意、家庭的鸡毛蒜皮、世俗的失败等负面情绪,撒在自己年幼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身上,这是一种无能且令人不齿的表现。

打孩子是犯法行为

目前,此事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警方介入调查,涉事父母对殴打女儿的事实供认不讳,深圳宝安区妇联已向法院申请女童的人身安全保护令。

是的,殴打孩子是犯法行为,即使施暴者是亲生父母

这样的“虐童”事件绝不是个例,近年来,比这次事件行为更恶劣、后果更严重的“虐童”案还有很多。

无锡9岁女孩洁洁,长期遭生母用木棍、衣架殴打,伤痕累累。报案后,女孩的母亲与继父被褫夺监护权,该母亲被判有期徒刑9个月,缓期1年。

2016年6月24日,杭州一王姓女子,因2岁半的女儿圆圆将大号拉在了裤子上,遂用手打孩子的头,导致孩子站立不稳,撞到了旁边的空调机上。

随后,王某将女儿塞进卫生间的塑料油漆桶内,用冷水清洗,导致孩子摔倒,身体多处受伤。王某非但没有给女儿保暖及疗伤,还罚她蹲了十几分钟的马步。

后来,王某又因圆圆打瞌睡、弄脏衣物,扇其耳光。28日中午,王某发现圆圆滚落在地上,最终不治身亡。

据为圆圆做尸检的法医称,圆圆之所以出现“嗜睡”症状,是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的,而且这种外力是反复多次出现的。如果及早就医,兴许就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了。

最终,王某因虐待罪、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起诉。

近年来,类似这样残忍的“虐童案”层出不穷。

但不少涉事父母犯法而不自知,依然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孩子的命是我给的,我有权收回”……

看到这样“极端”的父母,不由得想起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一句话: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长久以来,我国刑法中一直缺乏“虐童”的相关针对性法律,只有与之差不多的“虐待家庭成员罪”、“故意伤害罪”。

处罚最轻的,仅仅批评教育、警告;情节恶劣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基于施暴者是受害者的直接监护人,如果没有人举报,或者没有造成重伤或死亡的,事情往往被遮盖或者不了了之。施暴者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处罚。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享有对孩子的绝对处置权。

“棍棒底下出孝子”、“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曾经是奉若圭臬的“至理名言”。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李斯与宦官赵高假传遗诏,逼迫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尽。大将蒙恬劝扶苏上书再求证一下,但扶苏却说:”父亲要儿子死,那还需要请示什么呢?“于是立即抹了脖子。

在旧社会,“君父”是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一个家庭就相当于一个小王国,而“父亲”就是这个“王国”里独一无二的“君王”,享有对其他家庭成员“生杀予夺”的大权。

但如今马上就9102年了,只要受过点教育的家长,就应该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应该成为父母发泄的工具。

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孩子,要么自卑敏感、极度缺乏安全感;要么极度叛逆,对父母视同仇敌。

曾经的奇葩说辩手姜思达,在看过电影《狗十三》后,心有戚戚得讲起自己童年的经历。

姜思达的父母在他小学五年级时离婚了,而他选择与妈妈过。因为爸爸经常不在家,与儿子缺乏情感交流,且情绪容易激动,让年幼的姜思达很没有安全感。

其中他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姜思达教老人用电视机,因为教人心切,态度有些不耐烦。正好姜思达的父亲喝了酒回家,就直接照着儿子的脑袋擂了好几下。

或许,在当时的姜父看来,是儿子不懂事,自己不过教育一下。但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这么多年过去了,姜思达依旧记得很清晰。

一直以来,青少年杀父杀母的新闻屡见报端。而深究缘由,大多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12岁的吴某因为偷偷抽烟,被母亲用皮带抽打,吴某情绪激动之下,用菜刀砍死了自己的母亲。

而据悉,吴某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将孩子交予爷爷奶奶带,大部分时间都通过电话沟通,对其疏于管教,亲子关系疏离。

吴某固然触犯法律、罔顾人伦,但如果吴某的母亲能采用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多与儿子做情感交流,而不是粗暴地打骂,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中国父母还有一件爱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想法与意志,强加给自己的孩子。

小到留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大到学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事无巨细,都要插上一脚。

可以说,这样的父母,在中国不在少数。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家里就对她管得比较严。虽然她都二十多岁了,父母依然规定她必须每天几点前到家,否则就会夺命连环call;即使是和朋友出去玩,也不能时间太长,频率不能太高,玩伴还不能是异性;至于KTV、酒吧之类的地方,更是绝对禁区。

虽然可以理解父母对于安全的考虑,但这样处处限制的做法,实在是不像一个独立的成年人。

父母最喜欢和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听话!你要懂事!

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这种类型的孩子最受欢迎:脑子灵活、有眼力见、嘴巴甜、会察言观色、不给大人“添麻烦”甚至还能解忧的“小大人”。

在潜意识层面,父母们希望自己年幼的子女不要像个“孩子”,这样就能为自己省不少心,于是不自觉得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的言行。

前不久上映的电影《狗十三》,讲述了少女李玩慢慢变得“懂事”,适应“成人规则”的过程。

在电影中,李玩的爸爸离婚后再娶,还生了儿子,一直瞒着李玩,却在某日直接把李玩带到小儿子面前,“逼迫”她承认这个异母弟弟的存在。

于是,李玩只能“懂事”得接受“姐姐”的角色。没有人问她愿不愿意,没有人给她做心理沟通。

爸爸送给李玩一条狗,让李玩孤独的世界有了一丝温暖。然而一次意外,爷爷把狗弄丢了,李玩疯了似得寻找,奶奶也在寻找孙女的过程中扭伤了脚。

于是,李玩成了全家的“罪人”,因为她“不懂事”,为了一只狗把家里闹得鸡飞狗跳。没有人想过,这条狗对于李玩的意义。

李玩为此深夜买醉,李玩的爸爸大发雷霆,将女儿打得手部鲜血直流。

为了安抚李玩,继母提议买一条一模一样的狗鱼目混珠。大人们的想法是:狗已经赔给你了,你不能再无理取闹了吧?

李玩能怎么办呢?只能假装这条狗就是原来那条狗,压抑自己真实的情绪,努力做个“不添麻烦”、“懂事”的好孩子。

而等李玩开始和新狗建立感情时,却因为狗不小心咬伤了弟弟,而只能眼睁睁看着狗被送走。

影片最后,李玩已经完全被“修剪”成了最“完美”的样子。

在饭局上,当爸爸的客户给李玩夹了一块狗肉时,李玩的爸爸没有做声,因为他害怕得罪客户。

从不吃狗肉的李玩,淡淡得接过狗肉吃下,礼貌得说了句“谢谢叔叔”。

她接受了大人强加给她的意志,变成了大人口中的那种“好孩子”,却只敢在无人的角落里,放声地哭泣。

姜思达也在视频里说,父母离婚没有人问过他,没人和他沟通,没人和他说对不起。他只有被告知权,却没有参与权。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李玩或姜思达,在成人世界的规则里,慢慢“修炼”自己,学会“理解”父母,直到完全融入并适应这个“权利的游戏”。

悲剧不要在下一代重演

其实,在生活的滚滚洪流面前,谁都是“受害者”。

或许,父母的少年时代,也同样经历了“被切割”的过程,剪去“多余的枝桠”,变成更规整更具观赏价值的“盆景”。

或许,父母的成长历程,也充满了粗暴的打骂。家庭环境的影响刻在一个人的血液中,他们没有见识过更好的教育方式。

或许,生存的压力已然让他们喘不过气,压抑到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和心理。

电影《狗十三》里的李玩父亲,也并不完全是一个粗暴的形象,他也有柔情的一面。

他会在打完李玩后,将女儿放在自己的腿上,耐心得和她解释,自责自己不是一个好爸爸;

虽然他依旧固执得说:“爸打你,是因为爱你,你长大了就明白了。”这就是他表达爱的方式,也是基于他浸润在“成人世界”里多年的经验感悟。

他知道李玩爱狗,所以并没有把狗送到狗肉店,而是送进了流浪狗收养所;

在开车的路上,李玩问爸爸:“您和我妈是怎么开始的?”李玩爸爸忍不住痛哭,同时用手遮住女儿的眼睛,不想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脆弱。

或许,新闻中那些极端的案例,在现实中只属于极少数。大多数父母即使不够完美,但他们也不失为一个关爱孩子的好父母。

受性格、家庭熏陶、受教育程度、眼界与见识等方面的影响,我们不能苛责每个父母都能做得尽善尽美。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控诉父母的过失,而是希望一代人能有一代人的成长。

通过积极的亲子沟通,消除代际的隔阂;通过“自我救赎”,逐渐降低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尽量不要将“悲剧”再传递给下一代

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家庭教育的良性循环。

沉默家,一个四线城市小文案、菜鸟编辑、白痴运营,业余写着玩。同名公众号:沉默家的自栖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