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明白,鲁肃与一般的文人不同。他与周瑜多年在一起,很善于用兵。早有一句佳话在前:“临江水战让周郎,伏路把关数子敬。”两人一个夺营,一个守寨,配合十分默契。因此周瑜一死,就由鲁肃接任都督。
现在见都督问起营外之事,便推托在操练兵马上。
周瑜心内自有主张。心想,曹仁射我一箭,见我并不退兵,便来营前辱骂,摸一摸我军的底细。鲁肃为了遮蔽我的耳目,命人敲锣打鼓,这是他的好意,我不来戳穿他。等我身体一恢复,必要出兵。因此,命鲁肃退出。
曹洪见吴营上仍无大将出战,日暮时分,带着曹兵回进城去。与曹仁讲,连日搦战,无人出兵。周瑜生死尚难预料。曹仁吩咐回营歇息。
次日,曹仁自引大军,擂鼓呐喊,前来搦战。吴营前又是一片叫骂之声:“命周郎出马领死!”喊了半天,杳无音信。
曹仁想,那一天我亲眼所见,一箭射在周瑜的左臂上。为什么十数日来,吴营既不举丧,又不接战呢?周瑜到底有没有死,难以猜透。
鲁肃听得营外叫骂,立即赶上营墙,见大将多有不平之色。鲁肃想,此时出战,正中曹仁圈套。仍然命众将坚守,拒之不出。传令弟兄敲锣打鼓。
傍晚时分,曹仁引军自退。就这样,今天你来,明天他来,轮番叫骂。鲁肃总是传令敲锣打鼓,并不出兵。
光阴迅速,转眼已到小年除夕,便是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九。
曹仁带了曹洪、曹真、牛金领兵一万,出南郡。准备去大骂周瑜,一定要摸清情况,到吴军大营前,设立旗门,四将扣马,传令三军高声叫骂。
鲁肃见曹兵曹将云集寨外,叫骂之声不绝于耳,更甚于往日,便命众军敲击锣鼓。顷刻之间,锣鼓与辱骂之声混杂在一起,响彻云霄。
周瑜在内帐休养了二十多天,身体已康复如初了。心想,今日已是小年夜,明天是最后一天了,要是再不能攻下南郡的话,只能退下战场,让孔明来夺关了。所以他在内帐坐卧不宁,心急如焚。
忽听帐外的声音比往常更响,料定南郡有重兵到来。心想,天天躲在内帐,错过期限,不要说曹兵要骂,天下人也要骂我无能。因此传令道:“来,与我传唤鲁子敬。”
手下迅速赶上营墙,到鲁肃面前道:“鲁大夫,大都督有请。”
鲁肃想,此事一直瞒过周瑜,今日愈加吵闹,都督必定又要问我。
他匆匆走下营墙,进内帐,见周瑜头戴一顶便巾,身穿一件天蓝色的战袍,潇洒风流,精神焕发。与往日相比,更有一番神气。
上前问道:“都督贵体大好了。不知呼唤下官何事?”
“子敬,今日又在操兵么?”
自己的谎话从人家嘴里说出来,总觉得有点不大自在,况且鲁肃一向诚实,不善于撒谎。听了问话,顿了一下,回答道:“正是。”
周瑜想,我第一天问你,就知道你在说谎,今日我已计在心头,不能再让你骗下去了。故而把脸一板,大怒道:“唗,子敬尔好大胆!竟敢蒙蔽本督。莫非贼兵贼将在营前辱骂本督?”
鲁肃见周瑜发怒,只得从实相告:“都督,贼兵贼将已骂了十数天了。下官唯恐惊动都督,有碍贵体,特地敲锣打鼓,不使都督听闻。”
“子敬意下如何?”
“待都督箭疮平复,再议出兵之事。”
周瑜听了,奋然跃起,说道:“大丈夫食君厚禄,当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而还,方不负吴侯重托。岂可为我一人,而废国家大事么?立即传令,停止喧闻,本督亲自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