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累了 用耳朵来阅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小人书、课本、字典、名著等等,看书很杂的。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只要兜里有了一点零花钱,全都攒起来,变成了一本本书。它陶冶了我的性情,能让我长知识在工作中力争上游、在年老的时候对抗麻木,使生活中增添了无数的小确幸……

而现在常感到眼睛昏花,尤其是遇到小号的铅字时,一行行模糊一片。可又不习惯带老花镜。

好朋友知道后,就推荐我下载了一个听书软件,让我心里充满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我听的第一本书是《红楼梦》。还是在上高中的时侯,似懂非懂地读过它,一直想重读一遍来着。现在只要有空了,就打开手机里的听书软件,在两位男女播音员娓娓地讲述中,进入到《红楼梦》的世界里,不禁感慨万分。

小时侯读它,只是注意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里,其他内容几乎被忽略了。现在才感到了《红楼梦》的伟大之一,是它表达了对女性的赞颂和爱护。这是前所未有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就自叹:一事无成,负罪甚多,之所以如今还活着,是因为不想让那些女性的事迹,随自己一起泯灭了。

在《红楼梦》里,最打动我的女性是贾母,她在家族里享受着最高的权力和待遇……而这些并非是凭空得来的,她的为人,她的心胸,她的优雅,确实当得起这样的福气。哪怕是在年老以后,她也从不端老祖宗的架子,甚至加入到孙子孙女们赏雪寻梅的队伍里,充分显示了她,本真童趣、心态极好的一面。

贾母也是一个很有生活艺术的人。比如,在潇湘馆,她看到林黛玉的绿窗纱旧了以后,便提醒王夫人说道:这个院子里竹子已经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而不般配。明儿给她把这窗纱换成银红色的……

看到薛宝钗屋里没有摆设,就说;“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说着叫来了鸳鸯,“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

在中秋赏月时,她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 当音乐手们来了之后,她要求;“……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 让人们看到了她的艺术天分。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贾母还具有一颗慈爱之心。除了她对刘姥姥惜老怜贫的态度,印象深的还有她对,寺庙里一个小道士(因为紧张撞在王熙凤的身上,而遭到责骂)的同情:“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吓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哪里见过这个势派……” 并让贾珍领着小道士去买果子吃。

还有在元宵夜听戏时,她让戏子们先歇歇:“小孩子们可怜见的,也给他们些滚汤滚菜的吃了再唱。”

想想在那个时代,一生都在大富大贵中度过的人,竟然有这样的悲悯与慈爱……这样的人,自然会多福多寿的。尤其是贾府悲惨的结局,贾母没有亲眼目睹到,就去世了,这也是她最后的福气哦。

曹雪芹笔下描写的每个人物,都活脱似在眼前,许多精妙感人的细节,让我听起来欲罢不能……《红楼梦》虽然是部长篇小说,但它的每一回,差不多都可以当成一个,单独的故事来听。

用耳朵阅读,可以解放双眼,也适合一些在忙碌中的人们。

我经常是一边做着家务活,一边听书。或者闭上眼睛,感受那声音与文字交融的魅力。

眼睛累了,现在我们可以用耳朵来阅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