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两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这是一首寄友人之作,崔侍御是作者好友,即文中的“两千石”,两千石原是汉郡守(或太守)的俸禄,后成为郡守或是太守的通称。
作者在诗中写道:
九月九日重阳节,插菊花于鬓上,却伤感鬓发早白。
来拜访贤人,我本人也是一个逃避名利的人。
这里的好友还有谁在呢?唯有崔亭伯你了。
谁知道重阳节我俩未能相见,我只有手持酒杯、任由小船随波逐流。
手持一枝菊花,笑对你言:想你与朋友一同游玩甚欢,日暮时分上岸,喧闹声充塞阡陌。想你乘坐着骏马拉着的香车,有显赫光鲜的宾从簇拥,如同众星捧月。如此,你我之间却如同远隔云霄。
我独自一人从南峰归来,唯见明月倒映水中。登上郡楼远望,漫漫松林由于天气变凉、都已转为碧绿颜色。
你我只隔咫尺,何以你却弃我如同遗舄呢?
原诗中有“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的字样。通读此诗,貌似作者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对好友的羡慕,但是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情怀,以及诗中的“调笑”等字眼,可以想见:此诗是作者以戏谑的口吻写成,更多的是表达朋友间的深厚感情。作者对好友的待遇和地位虽有羡慕和欣赏,但是应无阿谀和奉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