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

曾读过一位读金融的网友博客上的文章《冬天有没有蟋蟀?》,开头提及济慈(John Keats)的诗《蟋蟀与蚱蜢》(On the Grasshopper and Cricket):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严霜

覆盖大地,一片寂静,

炉边传来了蟋蟀的鸣叫

On a lone winter evening, when the frost

Has wrought a silence, from the stove there shrills

The Cricket's song

他就好奇,因为他冬天从来没有听到过蟋蟀叫,所以非常怀疑是否济慈虚构的情节。也难得,这年头有人还关心这样的小动物,还是读金融的,虽然蟋蟀在虫族中地位并不低,常可以跟柳上的高蝉一样,成为雅士们笔下歌颂的对象,但最近好像很少人提及它了。或许还可以在童话书中看到它的身影,可中国的童话故事通常都有一个俗成的结尾,无论故事再精彩,一个教训意味的尾巴都不可少的,所以尽管讲的都是可爱的小动物,却是一副道学家的姿态,有点坏了兴致。法布尔的《昆虫记》则没有这样教训的嘴脸,读来都是童趣可掬的,里面有很大一段篇幅讲到蟋蟀,从建造房子、它的乐器和它的歌声,可惜就是没有提到活在炉边的这种蟋蟀,只是说到有种“波尔多蟋蟀”常会造访他的家里,但没有指出是否冬天。国风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不知这老祖宗里就提及的蟋蟀是否跟波尔多蟋蟀是同一种呢?最后还是在《塞耳彭的自然史》中找到一点资料:

“柔嫩的昆虫栖于户外者,可享受的夏天是短的,寒冷而难受的月份,只有靠酣睡打发。家蟋蟀则不同,它住的地方宛如热带,故总是活泼而快乐的,一炉旺盛的圣诞火,对它就是三伏天。它的声音,虽也闻之于白天,但夜晚才是它正常出没的时刻。天一擦黑,“唧唧”声便响起来,它就出来跑了;并由跳蚤的大小,长到成虫的个头。由它居住的灼热环境看,它应该好口渴;对液体很贪恋,所以盛水、奶和肉汤的盘子里,时有溺死鬼。凡潮湿的东西,它都喜欢,炉边挂的湿毛线袜子和围裙,常常被咬出洞子。”

从周作人的《夜读抄》知道吉尔伯特.怀特(Gilbert White)的《塞耳彭的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Selborne),这个牛津毕业生,打了一辈子的光棍,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观察伦敦边上一个闭塞的小镇的花草虫鱼上面,这个尺牍体的书成之后,却成为畅销书,两百年来,“老老小小爱读不厌”,他也成了博物学一个开山的老祖,所以他的话还是很可信的。这已经很清楚了,济慈没有撒谎。

蟋蟀,我们乡下叫“草唧” ,望文生义好像是在草里鸣叫的昆虫,可我十分怀疑这可能是古语“促织”的变音,因为在客家话中,这两个词语的发音是很像的,“促织”也太文雅,乡下人理解不了,很有可能叫着叫着变成“草唧”,就如《让子弹飞》的大盗张牧之,在民众的眼里却变成“张麻子”。

这“草唧”没有一个小孩子是不认识的。九月家家户户打橄榄,小孩子们在树下的草地上拾橄榄果,时不时就可以碰见躲在草丛里的小家伙。它的样子既像蝉,又像蚱蜢,小小的个子,嗓门却很大,这是我们小孩子所好奇的。还有一个机会常碰到蟋蟀的,就是小孩子课余时间的“打蜢”。也不知哪里的养鸟人需要大量的小蚱蜢,到处收购,惹得小孩子一到周末都提着工具去山边捉蚱蜢。工具是一个自制的铁环网罩子,有竹柄,小孩子提着它活像一个探雷的工兵,每见到有蚱蜢,就用网罩罩住。若罩住“铁骨”、“花翼”等小蚱蜢当然开心,会细心把它们捉住,放进准备好的袋子里面。不招人喜欢是“大油蜢公”(大蝗虫),它的体量巨大,头部活像一个砖头,会撑坏网,随捉放生。最讨厌是“鬼蜢”,这种蚱蜢的头是尖的,滑稽得来又有几分阴森之气,加上它的名字的缘故,所以凡是打到此蜢,小孩子都大为懊恼沮丧的。当然了,蟋蟀也常打到的,我们对它却不反感,可是养鸟人不收,也只有放了它。在《聊斋》里的《促织》里,鸡是吃蟋蟀的,把千辛万苦找来善斗蟋蟀的男主人公提防的够苦,但同是禽类,鸟儿却是不吃,也不知何道理。

说到晚上的不速之客,那是常有的事。每当有蟋蟀、蚱蜢夜侵厅堂,吾乡人却是大为惶恐的,因为他们觉得那可能是祖先们化身昆虫来登堂造访。所以,一旦看见,就毕恭毕敬的态度地招待它们,给它们东西吃,再小心翼翼地把他们送走,小孩子稍有不敬则会受到大人的怒喝。所以古人就算“蟋蟀在堂”、“十月蟋蟀,在我床下”,也只能随遇而安,听之任之,怕是也是这个道理?

“鸟鸣于春,虫鸣于秋”,诗人在这萧瑟的季节闻到这鸣虫,有感于时序的变化,这天籁不知觉中流出于笔下,这是很自然的事。日本的俳人从蟋蟀的叫声入诗怕是从很幽微的角度呢。俳人的老祖芭蕉,却是留下了多首关于蟋蟀的:

其一“好凄清,往昔的金盔下,如今听到了蟋蟀声”

又“渔夫家,小虾盛满平箩,混进一只蟋蟀在鸣唱”

又“秋后的寒虫在唱,人却在雨声中老了”

日本人在这种细微之处的感悟往往胜人一筹的,虽然翻译成汉语已经失去了原味,可还是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味道的。蟋蟀的讨论也就在这里打住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年夏天,便能听见办公室和走廊里的几只蟋蟀,开始在炎热中,唱一支支清凉的歌。 我纳闷了好久,它们是如何安家在二十几...
    水仙书生阅读 1,649评论 16 17
  • 家里居然有蟋蟀。 前几日,不知道它们怎么进来的,反正见了三只。瑄最怕小虫子啦,他逼着我们打蟋蟀。没...
    韦心草阅读 1,115评论 2 0
  • 【受邻居蒋兄影响,得同事小姚指点,今秋养了两只蟋蟀。平生不喜争斗,自然也不想让它们肉搏,因此,分盆饲之,置于床头,...
    袁卫星阅读 3,052评论 0 3
  • A君上个月去美帝参加了一场亲戚的婚礼,那又是一个留学妹纸嫁给ABC男孩的故事。就如其他仓促成就的婚姻一般,过程有争...
    大熊与宝殿阅读 139评论 2 0
  • runtime提供了一个方法直接获取已经安装的app的bundle id 直接上代码: 先包含头文件:#impor...
    中峰阅读 8,771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