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想得到的最终结果。百遍只是概数,义自见才是目的。
而生活中有些相关谚语,如:雨过地皮而不湿,一次过少不行,基本没用;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次过多不行,过犹不及。这说明,一次没法到百遍,需要多次,而每次不能太少或太多,得适量才能达到每次的义现才好。
再打个生活比方,灌溉土地或浇树浇花,刚开始土太干,一次只撒一点水隔太长(往往可能要浇的花太多)再撒另一点水会旱死,而一次浇太多水又会涝死。
现实中我们有太多东西要学,而学什么,我们又都想得到最终结果,那怎么办?尤其对从学校毕业成年后工作生活事多的人来说更是难题。
我认为可以从上面现实的比喻得到一些启示:由于人精力有限,我们一段时间只选一些经典的书(根据每个人实际空闲时选多选少),甚至选部分段落章节,定好时间读定数次数,每次反复读,从而集中实现百遍义自见,弄熟一部分,再如此进行下部分,掌握一部经典后,再学下部经典,这样才能越积越多越真有用。而不是每次只读一遍,快速读一本或多本经典,就会犯雨过地皮而不湿没用的错误,或者说是犯贪多嚼不烂、捡芝麻丢西瓜的错误,不能越积越多实现真正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