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学习,总不至于脱节社会。社会的发展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世界更是,所以提高个人能力以顺应市场的发展和需求。对待自己的方式认真了,生活才不会敷衍你,战略目标不变,但是作战计划可以顺势而为,因地制宜,以发挥时间的最大效用。特勒布说过“你想要预测一个想法或者信息还会存在多久,就应该看它已经存在了多久。”也就是说验证一个想法或者当下流行的热门,哪怕是炒作概念,是不是一个hype的最好办法就是看它已经存在了多久,看它成名的时间长短,当然这个说法也不完全正确,不然也不会有扎克伯格的facebook。但是之前的互联网+,O2O,P2P这些炒的很火的商业概念,以及大叔时代的明星效应,萝莉和童颜巨乳的择偶观到现在的网红经济时代,姐弟恋趋势以及小鲜肉市场需求,无论是明星,节目,还是一个新技术,商业模式,或者是文化概念甚至是学术思想,炒作了概念之后,也剩下不了什么。人生也可能有hype曲线,年龄,爱情,事业,健康有巅峰值也有低谷期,所以不要让自己一无所获的最好办法就是忍受一段考验,耐心等待再次崛起,人的认知总是偏爱新的东西,喜新厌旧是人性,所以与时俱进为了保鲜自己,但同时也要鉴别你所关注的概念是虚拟还是现实,是hype还是可持续发展,把握自己,大环境是第一个需要考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国际化视角也是一个切入点。
瑜伽流传至今几千年的历史,由印度传播到欧美,再由欧美流行到中国,瑜伽是古老的智慧,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存在即理由,过去现在和未来必将继续的可持续地发展中,但是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我想会是一种多元化的共存。健康养生是当下的流行趋势也是朝阳产业,“中医热”“瑜伽热”“健身潮”也带动了一条绿色经济产业链,与之对应的副线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是蛋糕,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瑜珈老师,容易过度关注自我,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因为“修行”的关系,性格向内收。传统瑜伽有强大的理论基础,有佛教印度教奠定了理论依据,作为一名瑜珈老师,如果你没有读过《瑜伽经》《哈他之光》《哈他瑜伽之光》《薄伽梵歌》《奥义书》《印度神话》等等,那也算不得真的理解瑜伽。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首先我们自己要有个清晰的认识,瑜伽不是万能的,虽然现在市场上在鼓吹瑜伽强大的万能功效,那是为了盈利和生存,不得已的营销手段,就像广告一样,有没有疗效有待验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所谓的那些理疗瑜伽早已偏离传统瑜伽的本质。几千年前的瑜伽哪里有解剖,现在我们却要奔赴各种大小培训去学习瑜伽解剖,无论是学习心还是功利心,试问真的可以用几天时间弄明白?比医生还要牛?在会员身上“捯饬”“实验”,他侧弯的脊柱就能复原,颈后鼓包就能消失?不能吧,很多学习工作坊不去也罢,老师自己就没有一个整体概念,水平有限,宣传只是一个嘘头,如果你没法用智识去鉴别价值,交点智商税在所难免。但凡一个理疗方法没有强调呼吸,客人没有主动参与康复练习,那跟按摩有啥区别?还不如去养生馆找人按摩,捏捏脚捶捶背,更享受呢。解剖重要吗?重要,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的重要!需要学,但是别夸大别忽悠,你需要具备瑜伽解剖的知识,也需要明白瑜伽的精微层的能量不是作用在骨骼肌,而是平滑肌和心肌,没有深长和精微的呼吸,就无法练习到深层肌群。所以理疗解剖知识够用就行,精力有限,千万别把自己的幻想当作是要求,变身医生,有你了,还要医生干嘛。知道了什么肌肉,骨胳,也不用特别自豪骄傲,如果要做康复理疗师,我想学医之人更有优势,毕竟国内绝大多数瑜伽老师是半路出家,瑜伽来到中国的时间不长,我们没有一个从小研习瑜伽的外在环境,所以别总想把自己幻想成专家的模样,精进是好事,但别杂耍,邪乎的假把式就不厚道了。
瑜伽继续发展的生存之道,就是多元化共存,因为这个市场的需求已经渐渐背离传统,大势所趋,无可厚非。传统好不好?好,所以打好根基才能向内去探索,向上向外去延伸。现在瑜伽馆已经无法只做传统瑜伽练习,健身房对瑜伽馆的冲击不可谓不大,高端的瑜伽馆也要引进很多特色课程,比如当下欧美流行的core power,年轻人喜欢燃点高的high歌,这样运动起来更有活力,还有维密模特的训练课程,减脂塑形,雕刻蜜桃臀,马甲线,都是些流行的概念,网红经济时代的大发展。还有明星效应带来的Aerial Yoga空中瑜伽,Yoga Wheel瑜伽轮,最近又新起了BungeeFly蹦极飞行瑜伽...玲琅满目眼花缭乱。高端的健身会所里应有尽有,课程种类繁多,硬件配套设施齐全,装修风格华丽,视觉上的冲击,感官上的非凡享受让你与时尚接轨,高大上的满足。用户体验是当下最优势的软实力竞争,这种感觉和阿姨们的“实惠”不一样,年轻人更喜欢时尚,有品,有面儿。经济实力强的用户群体,追求的更是一种定制服务,更私密更专属,无论是理疗身心还是雕刻塑形,量体裁衣有的放矢才能节约时间成本达到最大效果,减少边际成本。所以,背离了传统的瑜伽还是有大批粉丝买账,所创收的经济效益不可谓不大,有趋势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盈利,有盈利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空间。
坚持传统没有不好,作为老师有权力决定自己喜欢的瑜伽流派和学习方向,并将它们发扬光大,一路到底也是种选择。但作为瑜伽馆主,就不能用线性思维去经营事业,毕竟要盈利要生存,传统和流行相结合,多元化发展不失为上策。作为瑜伽人,有信仰是好事,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做人做事有底线,但别痴迷的像个“异教徒”,剑走偏锋。瑜伽是哲学也是生命科学,它不是迷信,别神神叨叨的让人产生误解“她是个搞瑜伽的”“她被瑜伽洗脑了”。
佛教可不是让你放弃一切不过正常人生活,印度教也不会教唆你别去结婚生子。我们可以把佛教中的一些“超自然”因素去掉,比如神话故事(杜撰还是真实存在暂且不论)因为这样可以用辨证的哲学观去看待问题,但是可以保留哲学和冥想修行的方法论。佛教,顾名思义是佛陀的教育,而我不擅于用宗教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宗教色彩的字眼,让人心中不免有些许变味,我不是教徒,但我身边有人因为宗教的问题走向极端,惶惶度日却自我感觉良好。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佛教,我认为它最大的优点是允许你“思辨”,事实上佛经中记载了很多佛陀本人跟人辩论的故事,当然最后结局都是佛陀胜利了,但是佛陀至少永远都允许你提问,佛学,从不要求你“盲目相信”。所以那些“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理论,让人盲目追从,洗脑式的让你去坚信,我觉得不真实,难以服众。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佛教当成一个哲学问题去钻研去思考,不要故弄玄虚,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把道理说清楚。
锻炼瑜伽的人很多,练习瑜伽的人很少,瑜伽派很多瑜伽士很少。所以请保持理性,少点忽悠多点真实,别过度关注自我,沉浸在自己的方寸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你整装待发,清晰的认识自己,调整好状态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Queenie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