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训练126#
生活中的思考启发
给予对方需要的 才是最好的
事例1:昨天中午给娘打电话,说我下午下班后去看娘,过去吃晚饭。傍晚弟弟给我发信息,说,大侄问他早晨买的螃蟹能不能留到晚上,等大姑姑来了一起吃!我很感动,知道这是大侄听说我要去他家特意留给我的,要不他们中午就可以吃掉的,调皮捣蛋的大侄心思还是很细腻的。晚上我到弟弟家门口才敲门,四岁的小侄隔着门口就兴高采烈的喊:“大姑姑来了!大姑姑来了!大姑姑快过来吃,奶奶给你蒸了螃蟹。”连蹦带跳的拉着我的手去厨房,用两个精致的小碟,分别盛上一个大螃蟹端到客厅的餐桌上,坐下来,一本正经的剝开来,边剝边说:“大姑姑,我给你剥大螃蟹肉吃,可好吃啦,这大刀上还有刺,别让它给扎着。”那自言自语的模样、那还说不清楚的“刺”字,可爱极了!
“好啦,大姑姑,你吃吧。”小侄把剥好的蟹肉放到盘里,端到我面前,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忽闪闪的看着我,我心暖暖的感动着。我端过来,象征性的吃了一点点,“来,我们俩一起吃。大姑姑太感谢你了!”我抱过他来放在腿上怎么着都亲不够!
因为我自己身体的原因,我不敢吃螃蟹,又不忍心挫伤了小侄的一片爱心,只能象征性的吃点点。大侄在一旁憨憨的看着。虽然姑姑的身体不敢享受这美味,但两个可爱的孩子对我的那份浓浓的亲情爱,我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我的可爱的孩子们!
事例2:前几天公公80大寿,我和儿子回家为老人家祝寿。老人可高兴了,做了满满一桌子好菜,就连过年待客时都没舍得拿出来的羊肉都留到了这一天,等待我们回家一起吃。可我这些日子身体不好一直在服药,辛辣、海鲜以及发物等好多吃食属于忌口物,我更喜欢吃一些清淡的饭菜。看着满满一桌子的美味,我很感动,却很少下筷,蒜拌黄瓜、炒韭菜、炸鱼、炒虾、蒸虾、炖羊肉,炒公鸡非常美味里边添加了辣椒,我很想吃,但又不能吃。我明白老人家自己本身吃不了多少,更多的是盛情款待我们这些小辈们。老人家看着我不太吃一个劲儿的让我吃,越让,反而却显得有些生分。我明白老人的好意,跟老人家说明,明显的感觉到老人家有些遗憾。我也知道两位老人早上就开始忙活,准备了满满一个上午的好东西,却不是我能吃的,那真的有些缺憾。
为什么别人拿出了他最好的东西,却没有得到我应有的同等程度的热烈的回应呢?因为他分享的是他自己喜欢的,也就是说他只考虑了自己的喜好,而忽略了别人的需要。我们总是习惯从自身出发评判事物,而忽略了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需求吧?
在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是否比比皆是?别人精心为你准备的,却不是你所需要的!
在待客方面,我们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准备,还是根据不同对象的口味而去筹划呢?很显然,后者更能赢得饭客的喜欢。根据不同吃客的不同口味做出来的饭菜,有可能很简单却是他所喜欢的,这个就是最好。
由此我也想到了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做家长的单方面的说教为什么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那正是因为我们的说教根本就不是孩子的需要。所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喜好,有针对性的和孩子沟通交流,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才有效果!
同理,给予、分享、教育、幸福不是给她你有的,你认为最好的,而是给她正需要的,这才是正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