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动不动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他们大多也费时“攻略”了一番。想起多年前的一次行走,真是“说走就走”,出门时还不知道去哪儿,一路上想,到了火车站都没想清楚。
上班太忙,周末出去转转,只想换换心情,原则是不能太远要按时赶回来,这地方必须是没去过的,还要有故事能说道说道。到了火车站,看着不断变换的车次提示,发现河南许昌能满足这三个条件,就去许昌吧。
高铁到许昌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到宾馆去,有种半夜进村的感觉。一进房间吃了一惊:房间之大可以当舞厅了,这一百多块钱太值了,河南人厚道!
外出去吃点东西,一个小饭馆还开着,糊涂面是招牌。我说“一人一碗”,老板说“碗大,两人一碗就中”,被感动了一下。
查资料,说糊涂面是安阳、鹤壁、新乡、濮阳、焦作、济源等河南黄河以北地区的小吃,以汤为底料配新鲜的红薯藤杆或者“迷糊菜”,再放面条和调料,煮的时间越久越香。
东汉三国时,许昌很牛。它是曹操第一个都城,老曹家人管它叫“许都”,《三国演义》里频频出现。
当年北方群雄逐鹿,曹操把焦头烂额的汉献帝接到许昌,使自己在各诸侯中处于有利地位。在许昌,他指挥千军万马,一步步翦除各路军阀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曹魏的基础。所以,许昌之于三国,非常重要。
第二天一早,我们直奔春秋楼景区。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刘备败逃,投奔了袁绍,关羽被迫降曹。曹操对关羽礼遇有加,后来关羽斩袁绍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报了曹操礼遇之恩。
春秋楼就是后人为纪念关羽而建。相传,关羽兵败后,为保刘备的二位夫人,无奈归附曹营。曹操赐宅,关羽为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刘备的两位夫人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传为美谈。后人为昭彰关羽忠义,建庙以祀之,庙内兴建一楼,名曰“春秋楼”,俗称“秉烛达旦处”,后来成为许昌十景之一。
春秋楼始建于元初(1271年),经元、明、清多次修葺扩建,形成规模,原来有山门、钟鼓楼、春秋楼、中殿、后殿、关帝祠、昭烈皇后祠、问安亭和部分配套建筑,占地二十余亩。后来,这片建筑毁于兵火,只残留了春秋楼。前些年,许昌复建了春秋楼景区,看这些亭台楼阁,三国故事不时在脑海中浮现。
关羽在许昌生活过,所以许昌关帝庙修得不差,位列全国八大关帝庙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建于清康熙28年(1689年),竟然是由凭吊者和当地乡绅民众捐资捐地,州官资助兴建而成,现存中轴线建筑有山门、仪门、卷棚、大殿、春秋阁;中轴线两侧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东西厢房等,形成三进院、九殿一阁的格局,基本保存完好。关帝庙院中存有明清碑碣50余通,对研究三国文化的人来说,这都是重要史料。庙院东邻建有桃园和塑像,演绎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春日至此,桃花如霞,还有那个风云叱咤的年代。
关帝庙旁边就是鼎鼎大名的灞陵桥(八里桥),关羽辞别曹操的地方。
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力辞曹操。曹操不舍,送至灞陵桥,并以锦袍相赠。关羽生怕有诈,不敢下马,而是以刀挑袍。曹操众将认为关羽无理,曹操说我众他寡,谨慎是应该的,不以为意。这是《三国演义》添油加醋的故事,把曹操的大度、关羽的义气和谨慎写得生动有趣。关羽挑袍就在灞陵桥,在古籍中,灞陵桥甚至比关帝庙还有名。我们所见的灞陵桥是上世纪90年代原址重建的,好在桥边石碑还在, 为明末将领左良玉所书“汉关帝挑袍处”。
清代在许昌做知州的甄汝舟有首怀古诗赞关羽灞陵桥辞曹:
野水四堤浸柳条,
道边残碣记前朝。
长髯勒马横刀处,
万古英风八里桥。
许昌虽是曹操第一个的大本营,但城里的曹魏遗迹大多没了。为了还原当年的盛况,许昌复建了不少曹魏都城的旧迹。我们匆忙中,只把城里以前的、复建的都看了一遍,县里和郊区的景点没时间去了,打道回府,前后两天,算是闪游吧。
曹魏有“五都”,就是五个都城。北宋有四都,首都是东京开封府,另有三座陪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但北宋的四都是同时设的,而曹魏的五都是不同时期的。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把汉献帝扣在许昌,以汉帝的名义对各路诸侯发号施令。整整9年,曹操以许昌为大本营,南征北讨,消灭张绣、吕布、袁术、袁绍,统一了北方。
建安九年(204年),曹军攻入袁绍的老巢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邺城比许昌繁华得多,曹操就把大本营迁到邺城,成了曹魏实际上的都城。直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又把都城建在洛阳。魏文帝黄初三年,曹丕下令将长安和谯都也纳入都城的范围——这是后话了。
三国的都城,曹魏由许昌到邺城再到洛阳,算是终成正果。
由曹魏的都城想到东吴和西蜀的都城,做个比较。
东吴开始时也频繁迁都,孙策最早在曲阿(今江苏丹阳一带)颁布法令,招揽贤士,征讨江东。到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占据江东大多地盘,就把大本营迁到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建安十三年(208年),为夺取荆州,孙权迁都丹徒(今江苏镇江)。三年后又迁到秣陵(今江苏南京)并更名建业。孙权在建业呆了9年,为防刘备,又把都城搬到了荆州前线的鄂县(今湖北鄂州),并改名武昌。后来孙权在武昌称帝,随后把都城搬回建业,历经几代,一直没再动。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长期寄人篱下,一直没有固定的地盘,所以也谈不上都城。直到赤壁战后才有了荆州,但他没在荆州待多久就西进巴蜀,最后建都于成都。
当年的三国,吴、蜀加起来的实力也比不上曹魏。可如今怎样?
从汉末到两晋南北朝,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从宋辽鏖战到宋金对峙,北方一直就战火不断,不仅大王旗城头变换,连城头也轮番坐庄,你方唱罢我登场,长安、洛阳、太原、大同、邺城、许昌、开封……加之南方水肥土美,也更开放,这种种因素,到现如今,别说邺城许昌洛阳,就是西安也无法与成都南京相比了。
历经两千年,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再读读晋人左思的《三都赋》,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