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年末了,春节后即将迎来新一批求职。
不论你是否决定跳槽,定期更新简历都是有必要的,能让你保持对行业的敏感。
我曾做过面试官,面试过上百人,也在跳槽中拿到offer年包的顶薪。
双减前,从在线教育跨行进入金融业,正确的简历书写功不可没。
今天,我就分享一下跳槽最初的准备工作——写简历。
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被pass简历的问题;
第二,写出优秀简历的思路;
第三,锦上添花的小细节。
毫无疑问,面试是找工作的第一关;而简历就是获得面试机会的敲门砖。
所以,你有必要弄清楚,HR爱看什么,不爱看什么。
首先,最典型的就是自嗨型简历。
这种简历的问题在于,不知道重点,没有取舍,经常写得太多或太少。
比如,有的人把自己大大小小得的奖都写了,教育经历恨不得上过的课都写上,最后写了有两三页。
再比如,有的人简历上工作经历就写了两三行字,完全看不出这里面的产出。
其次,就是引起视觉反感的简历。
造成HR视觉反感,一般有三种情况。
1,简历模版找得花里胡哨。简历简历,里面有个“简”字,一定要让人简单名了,一眼看到匹配的信息。
2,没亮点,少关键词。简历一般都是一页纸,就需要你把过去3-5年甚至更久的经历压缩,提炼,有逻辑地展示出来。
3,有错误,耍聪明。
试想,如果你简历上有明显的错别字和病句,HR会怎么想?
态度问题。
所以,这样明显的错误,可千万不能犯,太吃亏了。
网上可能流传着一些求职中“抖机灵”的故事,但其实这种并不讨喜。
比如,有人在boss直聘上给你发一条,“你的天选之子给你投简历啦”
你是不是得给他翻个大白眼。
need-to-insert-img
一份简历的框架基本是通用的,具体包括5部分:
1、教育背景;
2、行业经验;
3、职能和项目经验;
4、优势和专长;
5、求职意向和发展方向。
重点还是看你这么写。
补充提醒一点,针对不同公司的岗位,建议做调整,别“一份简历投万家”。
下面我分享一下具体的操作思路。
第一步,拆解岗位描述,去匹配。
HR都是收到业务侧的需求,然后再去招人。
所以,好的HR一定会去甄选,你是不是匹配这个岗位。
知己知彼,求职者也要像变色龙一样,去调整自己,以达到匹配的状态。
第二步,用STAR原则梳理,再总结高光时刻。
STAR原则是非常好的梳理工具,能让你的简历有重点。
这个方法,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在用。
举个例子,
没用STAR原则:在XX公司做抖快的短视频运营工作,涨粉300万。
用了STAR原则:微信私域流量红利下滑,团队要探索其他私域流量(S),我要组建3人团队,完成年均百万的涨粉(T);通过竞品分析确定账号风格,九宫格选题及追热点等方式(A),半年内超额完成300万涨粉(R)。
为方便你快速上手STAR原则,我这里提供一个模板:动词+工作内容+方法(论)+结果(数据)。
用STAR原则,梳理每段经验,是相对简单的。
但如果,你的工作经历很丰富,或是工作年限较长,一页写不下怎么办呢?
我建议你可以先合并同类项,比如抖音和快手的运营经历,都是短视频运营经历。
然后,再从梳理过的内容里突出高光时刻。
原则就是,把你最出彩的,和应聘岗位最匹配的成果展示出来。
再次友情提醒,写的时候还是要对照JD(岗位描述),不要跑偏。
第三,具体的、贴合岗位的自我评价
优势和专长,就等于自我评价,两者差异不大。
怎么写「自我评价」也是个技术活,很多人讲的都是万金油,比如这个:
看了不痛不痒,评价和岗位联系不起来,对吧?
那么该怎么写自我评价,能够更好匹配岗位呢?
必须有点“小心机”。
简单说就是,抓住岗位需求的特质,用具体事实体现。
比如岗位要求,数据意识强、沟通能力强、执行力到位等。
但这些词都是抽象的,你脑子里很难有画面。
所以,就需要具体案例。
比如要体现沟通能力强,可以写
多次跨部门沟通,解决上下游协作的卡点,获得部门伙伴好评。
虽然没有提到「沟通能力强」,但是,是不是胜过明说?
既客观的展示了自己,又没有给自己戴高帽子。
做到这,一份优秀的简历基本完成了。
总结一下,共三步:
第一步,拆解岗位描述,去匹配;
第二步,用STAR原则梳理,再总结高光时刻;
第三,具体的、贴合岗位的自我评价。
有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
简历就像我们的“脸皮”,所以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更上一层楼。
细节一:近期商务免冠照
优先使用 1-6 个月的近期商务免冠照片,不使用生活照。海马,七天拍一份就可以。
别人会觉得你很职业。
细节二:让人舒服的排版
一般的阅读顺序是呈倒L型的,先从左往右,再自上而下。
因此一份简明且有重点的简历可以这样排:
细节三:社招中教育背景信息简单化
对于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应聘者,直接写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和专业就可以了,专业方向,具体课程可以省略。
举个例子:
2019-2023 **大学 市场营销 本科
细节四:给出期待薪资
为了拿到更好的Offer,建议报年包。
写出期待薪资,有利于避免浪费精力,聊了半天结果发现对方给不了你要的,这就很尴尬了。
当然这样做,也好清楚,自己“底线”在哪,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最后的话
简历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不管你是刚出社会的应届生或者正在求职的年轻人,希望以上关于简历的「干货」能对你有所帮助。
但,我更希望,你在精进变强大的同时,不断积累猎头资源;相信彼时,工作会主动找上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