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大秀真情,还不如珍惜从父母那里偷来的时光。”
有人说,世界上最寂寞的人,是父母。
其实我觉得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这话会容易扯远。
我还是回到题目上。
我大学时候,有好多的朋友都说,她们几乎一周三四次都会打电话给爸妈,甚至有的每天都要打好几次电话哭诉心肠。大多说的是生活里的琐事,若说算是分享大学生活,但说也就只是说了,没什么可实际行动。
就说,如果你和爸妈聊起 咱大学咋滴咋滴,咱同学咋滴咋滴,然后父母有了念想,alright,就剩下念想了。他们想来学校瞧瞧,不好意思,一来就大学毕业典礼了。
这就是咱父母?天天晚上不去散散步,逛逛街,就只在家待着等着定时的电话?天天想着我儿女在学校咋样了,会不会受欺负了,会不会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下班以后在家随便做个菜吃饭,基本都卧在家里等你说?
可这并不见得是一种良性陪伴。
在说这一点之前,我想先澄清,我并不是反对打电话给爸妈。却想提出,可能有时她们的孤独,往往就是咱们作为儿女“培养”出来的。
打自我上高中,我基础就处于被我妈自动放养的状态,这对我以后的学习、考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她从来不问我考试如何,也不问我学校如何,唯有我想说的时候。可能这是她对我的一直蜜汁自信……
上了大学以后,打电话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聊半天的都是别人家的妈妈。我不否认我真的很少打电话给我妈,可我但凡打电话给我妈,说有事儿忙的都是我妈,我还没说完自动挂电话的还是她,有时候我会想……我真的是您亲生的???……但我晓得的是,不是她不想和我聊天,而是她有着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喜欢的朋友,总是少不了有人嚷着闹着要吃她做的饭,她熬的茶。
假期我回去的时间很短,但我总是会想要带他们出去玩,出去逛街,看电影,以后还会去浴足、泡温泉…………
他们在上年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一开始我爸对我进行了丑拒,还好我机智),他们看完以后回到老家就对着亲戚巴巴拉拉吧啦吧啦说的好激动,啊,那个电影院的屏幕太大了,看起来好有视觉效应的喔,下次再一起去啊!
我记得古人说过一句话,原话忘记了,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真正孝顺的儿女,就是不让父母感觉到自己老了。
我现在22岁,我爸妈生我的时候是23岁,现在我家帅哥也不过是45岁。何等壮年时!
哪怕我现在30岁,即使我爸妈是30岁生的我,现在他们也不过60岁。
60岁,只是到了退休的年龄,一个要享受生活的年龄刚刚开始。
所以我们为什么非得搞得好像他们都要走不动了,玩不来了,似乎七老八十般牙也掉光了,哪里都去不了了?
如果她们觉得孤独,如果她们觉得自己老了,多半不是因为她们的年龄与身体机能,而是最亲近的人把他们当做老人。
她们明明可以——
所以,请带他们体验年轻,体验青春,体验他们现在壮年时应该去做的美妙。
我常常想问,我们年轻现在的时光,友情的岁月,爱情的日子,通通都由他们那里屁颠屁颠跟来。咱们的爸妈也可以有自己的朋友,也可以一起相聚,一起晚上的时候去约浪啊浪 ,然后养生行动依然可以跟随年轻人的步伐一大丢丢。
咱们的爸妈,你们为什么不?
不必把这种“寂寞”几乎都压在儿女身上。
你们的人生才走了一半。
请您别说自己老。人家八十岁还去玩跳伞,还去追梦。您不用去跳伞,但您可以继续玩。
如果年轻人一起玩是青春,那么爸妈的年龄段不应该也有属于他们的青春吗?
只要没到死去的那一刻,我们都还能青春地活着。
如果作为儿女的我们,只要有一次过节日的时候没陪伴在父母身旁,就被批判,就会介怀,我想,不仅是孩子可怜,父母的人生才真的叫可怜。因为他们虽然活着,可早已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没有了曾经创造生活的样子。
如果有一天,当父母有了自己的圈子,过着可以自己聚会玩耍快乐的生活的时候,关于儿女的那种什么不陪伴的话真的不再被提的时候,所谓自我的意识,所谓的人生,才叫真正有所觉悟。
别把亲情当做道德枷锁,灌入看似很了不起的汤药。
父母啊,请你们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你们有很多的时间可以依旧追梦。
而儿女们,也请你们尊重父母的人生,多帮助她们创造不一样的机会。
青春犹在。青春悠哉。
我不羡慕大红花,只想做一朵属于自己颜色的小黄花。喜欢请点赞,或者对我么么哒。
关于上文提到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想要了解更多,请留意下次写文。
可留意动态或 点击关注 云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