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年少时,看红楼梦,与宝玉一样,独爱林妹妹,不太喜欢宝钗,只因那时的少女情怀,多愁善感,像极了黛玉。如今想起,始知少女情怀总是诗。
每每看红楼,看到黛玉之死,我就看不下去了,曹公不太宠他的书中人物,他写了晴雯撕扇的娇俏,却给她安排了一个病死凄凉至极的结局;他写了史湘云醉卧芍药茵的美,最终却落得一个流落风尘。而作为金陵十二金钗之首的黛玉,他写了她的年幼失怙,写了她的寄人篱下,也赋予了她才情与风华模样,却让她最终流了一世的泪,盼不来宝玉,含恨而逝。宝钗显然是不同的,与黛玉相比,更加的入世与务实,也有好的家境相依,所以最终贾母与王夫人都选择了她来与宝玉成婚。
少女时候的我,也会偷偷看隔壁班独自走过的好看的男生,我的小名依依,取自琼瑶小说中的一衣带水,后又加单人旁,现在想想极像我的少年心性,那个时候成绩不太好,一直比较好的只有语文,初中的语文老师说,你要好好读书,多看书,还赠于了我好几本书勉励我。我极依赖她,每一次的作文一定会好好写,她的课一定会认真听。我想我长大了,要做与她一样的语文老师,我真的读了师范院校,选择了中文专业,可是我终究是没能做一名老师,将我从她那里得到的温暖传递下去。
多年后,我还是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想起她,想起年少时的我,太敏感,也太脆弱,像一首婉约词。
待到我双十年华后,嫁作人妇,为人洗手作羹汤时,已无闲心多愁善感,一颗心在生活与岁月中沉浮,这个时候经历了世事的磨炼,也知晓了人情世故,所以我想曹公就算怜惜黛玉,却也无法安排一个比死更好的结局了。而宝钗才是入世最好的人选,可盐可甜,圆滑也有个性。
少女情怀总是诗,值得吟诵,初吟也许像诗经中的《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总有种为赋诗词强说愁的感伤。及至慢慢长成,却羡慕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希望也能像她一样的美丽。如今,我为人妻为人母,方觉少女情怀不过是大梦一场,梦醒了,还是我的现实人生,应该学学宝钗,在俗世中过好我这一生。
尽管少女情怀已不再,我依然爱林妹妹,至善至美至柔莫过于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