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伤树吐芽】
红绿邀伤心白处。问为何眉山蹙?
悠悠素影,惘然不顾。
坠深渊,翻心海,比波怒。
两眼啼红影,天冷酷!
烟柳空无力,怨迷雾。
断雁凄风,箭透伤心骨。噩梦连连,多歧路。
绿摇红靥,鹤翻飞、长辜负。
爱相拥,怀新月,诗词赋。
多少雄心陌,新芽吐。
东风呼花醒,唱新谱。
不知道何故,园丁们喜欢将一些枝叶繁茂的树拦腰截断,是为了来年长势更旺吗?还是只为了保持整齐划一的高度?
这些树不正像一些经过创伤,尤其是人为导致的创伤者吗?
即便你是最亲密的人却很难理解这些人的一举一动。明明你关心他(她)却只能落得个“悠悠素影,惘然不顾”,即便创伤者心里“坠深渊,翻心海,比波怒”,内心悲痛得“两眼啼红影”,只能埋怨“天冷酷!”
不单是与外界断绝联系,而且整个人处于“烟柳空无力,怨迷雾”的无助迷茫状态。也就比常人有更多“噩梦连连,多歧路”的苦难生活。
正如美国心理创伤治疗专家巴塞尔·范德考克在《身体从未忘记》(The Body Keeps the Scores)一书中提到:
“在创伤后,这个世界似乎简单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了解你的;剩下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不能分享创伤性经历的人都不值得信任,因为他们不明白。遗憾的是,这些'不可信任'的人里往往包括伴侣、孩子,还有同事”。
确实,不理解的人很难懂得为何常人觉得无所谓的事情,创伤者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就更别提“断雁凄风”等明显的暗示导致“箭透伤心骨”的回闪了。
由此,也许可以推出,自古以来对春天有伤春之感和情绪不稳定的诗人,甚至是对“绿摇红靥,鹤翻飞”的春天不闻不问、“长辜负”的人,或多或少受过不同程度的创伤应激事件。
可是,不管如何,只要周围的亲友们不放弃,只要还有“爱相拥”,总能接纳周围的人事,总会有“怀新月” 般的脱胎换骨。也就会慢慢走出来,就像苏轼一样没有被愁闷抑郁压倒,而是转移到一种平静而专注的"诗酒趁年华"式的价值再创。
也正如范德考克医生所提到的,对于创伤者来说,最为重要的是:
1) 找到一种平静而专注的方式。
2)学会面对那些能够触发你回忆的那些图像、思维、声音和躯体的感觉。
3)找到 一种让你充满生活力、与周围人亲近的方式。
4)不再需要把秘密保存在自己心中。
其实,个人觉得1)和3)实际上相似,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诗词赋”或"唱新谱",或是其他活动。总之,是那些既能让你平静下来又能让你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的行为。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公园偶遇一群吹拉弹唱的音乐爱好者,其中有一位女士坐在轮椅上,从歌声中听不出任何的悲感,连我家那顽皮的孩子也被吸引住了,久久不愿离开。与其说这位女士有着“身残志坚”的品格,倒不如说,她找到了对付创伤的生存策略。
而2)和4)实际上便是反思和新生。经过反思就会发现自己有“多少雄心陌”,慢慢地去勇敢面对过去,重拾以前的梦想,主动地找人倾诉,就像那“新芽吐”一样能够向他人讲述自己的痛苦历练。在亲友们的关切下,渐渐地跨越过去,也就有了“新芽吐”的新生活。
此词献给所有经受过创伤或正在经历创伤的朋友们。尤其向那些用实际行动告别创伤的勇士们致敬!
笺 注
两眼啼红影:源自《太平御览》卷三百八十一〈人事部二十二·美妇人下〉王子年《拾遗记》:「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灵芸年十七,容貌绝世,时明帝选良家子入宫,灵芸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玉唾壶承泪,壶即如红色。及至京师,壶中之泪凝如血矣。」
备 注
1、此诗押中华新韵。按柳永的《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格式填词。并已通过检测。
2、图摄自深圳罗湖洪湖公园。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写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5、以诗词言志,以诗词写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
6、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7、生活还有中华诗词这个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