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数据(东野圭吾)
在东野圭吾的小说中,《白金数据》属于比较晚引入内地的,2018年初才正式出版。事实上这本小说在2010年就已经在日本出版,而且在2013年就已经影视化。演员阵容还挺强大,有二宫和也、水原希子、铃木保奈美。
小说本身应该算是水准之作,它不是《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那样经典,不会让读者津津乐道反复回味。但依然可以让你想要一口气读完,虽然看完之后可能就扔到一边不会想再看第二遍。
这就是东野圭吾的厉害之处。
虽然没有办法一直创造出高水准的经典之作(事实上《嫌疑人X的献身》之后,东野圭吾除了《解忧杂货店》外已经鲜少经典面世了),但他至少能够写出一个看着还算精彩的故事,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天赋所在吧。
在《白金数据》中,日本政府开发出了一套DNA侦测系统,通过罪犯在现场留下的皮肤组织或毛发,可以准确推测出罪犯的样貌以及一些生理特征,这为警视厅的破案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为了创造低犯罪率的社会,政府大力鼓励民众主动登记DNA信息。直到有一天,DNA侦测系统的灵魂人物、天才数学家廖科早树被杀,试图破案的系统开发人员神乐龙平却发现侦测系统给出的罪犯画像居然是自己!于是他不得不一边逃亡一边找出案件的真相....
近乎无懈可击的系统、政府高层的密谋、不可思议的犯罪、逃亡中的侦查....这本小说真的是具备了好莱坞大片的各类元素,我在看书的时候就感觉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
这本小说的关键谜底,就是书名“白金数据”。
所谓“白金数据”,就是隔离于一般数据之外的特殊数据,实质上就是特权阶层的数据信息不在DNA侦破系统中----特权阶层如何能忍受自己也被彻底监管住呢?
这其实一点都不不令人意外,如果没有这样的妥协,DNA侦破系统如何能在国会上通过?
小说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大数据盛行的今天,对于民众的全面监控究竟意味着什么?
犯罪率会降低,社会可以更加稳定,但谁来监控监控者?
用小说中的话来说,本来是用来让社会更美好的系统,却成为了巩固阶层特权的工具。
其实东野圭吾只考虑到了全面监控比较表象的一个问题,这里面还有着更为深刻而隐蔽的问题---彻底掌握民众的行径,彻底消灭犯罪,这样真的好吗?
刘慈欣有一篇中篇科幻小说,叫作《镜子》。小说中的科学家发现了量子效应只是物质之海表面的涟漪,是物质更深层规律扰动的影子。当这些规律逐渐明朗时,在量子力学中飘忽不定的实在图像再次稳定下来,确定值重新代替了概率,新的宇宙模型中,本以为已经消失了的因果律再次浮现并清晰起来。在这个基础上,人类开发出了镜像模拟系统,可以模拟出自宇宙大爆炸到今天的一切历程。再也没有什么隐秘,所有的事情都暴露在了镜像系统中,人类迎来了一个完全光明的时代。
是不是看上去非常美好?可结果是,人类文明彻底灭亡了。刘慈欣在小说中写道:
社会也是这样,它的进化和活力,是以种种偏离道德主线的冲动和欲望为基础的,清水无鱼,一个在道德上永不犯错的社会,其实已经死了。
我们都渴望一个更加美好和安全的社会,但一个被扼杀掉所有多样性、“澄澈无比”的社会可能已经走上了末路。
物语终焉(凑佳苗)
我感觉日本作家似乎很喜欢也很擅长运用多视角叙事,然后将众多看似不相干的人物连到一根线上。比如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和《新参者》,伊伴幸太郎的《华丽人生》和《余生皆假期》,而凑佳苗的《物语终焉》也属于这种类型。
凑佳苗曾经说过:“不希望《告白》成为自己的代表作”,不过到目前来看,《告白》依然是她最为出色的作品。《告白》的风格极度冷峻,整本书寒彻人心,而《物语终焉》却温暖如春天里的晚风,真是有点像“白乙一”和“黑乙一”的反差。
小樽的夜景,富良野的薰衣草田,美瑛的花海,摩周湖的雾,洞爷湖的烟火……
北海道的广阔大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旅行者。踏上旅途的一瞬,他们便期待在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结识新的朋友,从而获得重返日常生活的勇气。
一篇名为《天空的彼方》的短文在旅行者间流传,他们会为这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添上怎样的不同注解呢?
《天空的彼岸》是一则关于梦想的故事:
在山里的乡间小镇,面包店家的女儿绘美因为找错钱,与一个叫“火腿君”的青年相识。刚开始交往,“火腿君”就考入了北海道的大学,两人开始了异地恋。绘美给“火腿君”写了很多封信,后来,她开始一段一段写小说寄给“火腿君”。也许是爱屋及乌,“火腿君”夸奖绘美的小说,却没觉得她能当作家,绘美自己也没想过。
不久,“火腿君”回到了小镇,谋得教职,跟绘美订了婚。正在这时,绘美收到了小学同学道代的联络,道代在上大学期间给人气作家松木流星当助手,绘美获得了去东京走上作家之路的机会。绘美非常开心,可“火腿君”和父母都反对。绘美一度放弃,某天却突然发觉梦想还是难以割舍,就像离家出走一样出了门。结果,她在火车站看到了“火腿君”的身影.....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故事,现实和梦想的冲突也是司空见惯的主题。可这个小故事有个不大一样的地方,它是没有结尾的,绘美究竟该如何抉择呢?
这篇小说在不同的旅行者手上流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故事,对待梦想的看法都不一样:有宁愿放弃癌症最佳治疗时机也要生下孩子的准妈妈;有准备放弃摄影师梦想回家继承小作坊的年轻人;有热爱骑行的女大学生;有满足于公务员生活,与女儿梦想产生强烈冲突的爸爸;有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己,不相信虚无缥缈梦想的中年女子.....
每个人根据自己对梦想和人生的理解,给那个故事续下了不同的结尾。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摄影青年对绘美的认识。可能是经历类似吧,他敏锐的看出了绘美虽然有成为一名作家的憧憬,却没有写东西的欲望。在爱中成长起来的绘美没有贪欲。不为贪欲所动的人,没法理解自己的灵魂追求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写出什么作品。绘美所需要的,是一个放弃梦想的理由,这样自己就会觉得安心了吧。
真是残酷的真相啊。
最后的最后,年迈的绘美告诉孙女,虽然没有成为作家,但她并没有觉得遗憾,真实的故事结尾要比我们设想的圆满的多。
“火腿君”没有强行留下绘美,而是通过大学同学的关系,向绘美介绍认识了一位著名的编辑,这也成全了绘美处女作的出版。可是处女作完全没有销量,绘美也认识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文学才华,相对而言,做面包更适合她,于是她心安理得的成为了小镇上备受欢迎的面包师。
当年明月在《明朝朝那些事儿》里说,成功只有一种,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成为作家当然很好,但紧紧握住身边的面包香气未必就差了。或许会有些许遗憾,但我想绘美一定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挫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