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也怀疑自己 ,听一一本书《自我训练》,上面说到一个疗法“自我交谈”,就是让人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将自己化身为两个部分,一个说,一个听。我就在想,我怕是做不到吧,我觉得可以试试用手机上的 录音APP,把它录下来,让后再自己听听自己的,这效果应该 会好点。作者分成了三步:
第一步:认清现实,是想象还是现实
第二步:摆脱条件反射的思维模式。
第三步:随它去吧。转移焦点。
具体的做法如下,(摘抄+改编)
第一步,认清现实。
当听到内心在说“ 这次我的老板肯定讨厌我,说出了哪些不着边的话”或者“我现在没有办法好起来,我要成了一个失败的人”等消极的声音时,我们先不要依照惯性开始行动,而是要静下来问问自己:这是事实还是想象?事实是可以被证实的、当下的、客观的,而想象则不然,感觉并不是事实。这个提问会提醒你的意识,你是可以选择的,一旦你选择不把想象当作现实,你就可以选择不焦虑、不害怕、不消极的人生态度。
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区分想象与现实。你先静下来分析一下自己问题,焦虑往往是在担心未来的危险,抑郁则在懊恼曾经的过错。
第二步,摆脱条件反射的思维模式。自我交谈不仅仅是需要听到内心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如何与自己的内心沟通。当你被不安全感攻击,正准备依照过往的习惯,顺应惯性往前飞奔时,对自己说声“停”。比如,“不,我不能在胡思乱想的,去做一些有意小事,或者学点今后要用的知识”“我的确很想吃冰淇淋,但是我更想减肥,我不能吃”。你也可以创造某种你自己的咒语,让自己的思绪停下来。或者用一个参照物,如你漂亮的闺蜜、你的偶像,一想到这些,就停止下来。开始会很难,所以需要一次次的练习,来加强咒语的威力,告诉你的焦虑和抑郁,你想要改变的决心是如此坚定。
第三步,随它去。前两步都是通过主动的思考和行动来阻止焦虑或抑郁的条件反射,而第三步恰好相反,它是强调什么也不做。什么意思呢?想想看,当你感冒时,如果太过于关注你的症状,就会觉得浑身难受、饱受折磨,但如果你正在集中注意力处理其他的事情,很可能会忽略感冒的不适。焦虑和抑郁也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当你有意识地忽略它,它们会自然地慢慢崩溃。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当你满心思想着自己溺水的处境,因溺水的不安全感而变得焦虑、惊慌失措时,往往会带来更糟糕的局面。如果你试着冷静,试着忽略、放松,反而能轻松的浮出水面。
我们往往都会过于一些事情敏感,大多时候又是胡思乱想,有时候我们真的该学学小孩,他们非常专注当下,一会生气一会又哈哈大笑,在他们大脑中有很多小抽屉,生气的时候只要你成功转移注意力,他就会专注当下的事情。把之前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虽然是他们的缺陷,但这是一种能力,我们有时候改好好学习,多聚焦当下的事情,不要过于纠结在一个点和一个时间上,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