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授权
各位历史迷,大家好,我是谷离。
品读《三国志·姜维传》番外篇
在上一期的番外篇中,我们解读了贾诩的生平。
同样是辅佐多个主公,为何只有贾诩能玩转三国,荣列曹魏三公?—— 品读《三国志·姜维传》番外第三期
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司马懿与公孙渊的辽东之战。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238年六月,司马懿领军从洛阳出发,进攻辽东。公孙渊派大将军卑衍和杨祚各领步骑数万人,屯驻在辽隧(现今辽宁省海城市),围成一道屏障,延绵二十多里。
司马懿帐下的将领们建议快快出兵,击破公孙渊。但是,老道的司马懿说:
“这些贼人之所以围而防守,就是想拖垮我们。我们现在进攻的话,正是中了他们计谋。况且他们把主力放在这里,肯定后背空虚,不如直接绕过这里攻打襄平,肯定能攻破他们。”
(襄平,辽宁省辽阳市)
于是,司马懿命令士兵们多张旗帜,制造假象要从南边来攻打辽隧。卑衍果然中计,带着主力部队南下。
然而,司马懿却领着大军悄悄渡过济水,从北面绕了过去,直接扑向襄平。卑衍发现不妙,非常恐惧,连夜带兵撤退,追司马懿的大军。
随后,司马懿推进到了首山(襄平附近),公孙渊让卑衍从背后攻击司马懿。不过,司马懿早有准备,掉头就打,迎头痛击了卑衍。解决了后方,司马懿迅速领兵包围了襄平。
同年七月,大雨袭来,辽河水暴涨,下了很久也不停,司马懿的营地积水深达数尺。三军惊恐,将领们纷纷请求换个地方扎营,司马懿坚决不准,
“敢有二话者,斩!”
结果,还真有人敢于挑战。都督令张静就私自移动,被司马懿抓住,直接斩首。这下军中安定下来,没人敢再吱声。
公孙渊一看,哟,司马懿的士兵正冒着大雨,水都淹到小腿了,竟然还坚持不动,顿时有些松懈。于是,辽东守军仗着自己在高处,砍柴啊,放牧啊,没把司马懿放在眼里。
司马懿的将领们很气氛,纷纷要求出战。可是,司马懿就是不动,任谁来说不不听。
但是,比较懂套路的陈圭(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头),还是悄悄地向司马懿请教:“昔日您攻打上庸,昼夜不停地行军,才能在十几天内就攻下城池,斩杀孟达。而这次行军并没有像上次那样急迫,请恕属下愚钝,您心中的策略究竟是什么呢?”
司马懿也不卖关子,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说:
“孟达人少,粮食够吃一年,而我们的士兵比他多四倍,粮食却不够一个月,你说我能不急行军吗!”
“况且我是用四倍的兵力来打孟达,就是打算不计死伤,做好了损失一半士兵的计划,与粮食在赛跑啊!”
“现在呢,他们多,耗粮也多,我们人少,耗粮就少,现在发动攻击还不是时候,仓促进攻只会两败俱伤。”
“我们从洛阳远道而来,其实不怕贼人来攻,我们是怕他们跑了啊。好容易来一趟,不把他们彻底消灭,光是打跑他们,能有什么用呢?”
“现在贼人出来砍柴放牧,很明显是粮食不够了。我们这时出击,来掠夺他们的牛马和粮草,反而是在驱赶他们,并不能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领兵打仗,要因地制宜,分析好形势,再决定对策。贼人现在仗着下雨,虽然饥困,但还没有逃走的想法。如果我们为了这一点小小的利益,去惊扰他们,我们的计划就彻底破灭了!”
各位看看,司马懿对局势的分析非常充分,不仅仅摆正了自己在这场战役里的地位,也通过对对手的了解而制定出了终极目标——全歼!
曹魏朝廷听闻司马懿的部队遇到了大雨,纷纷请求撤军。
曹叡凭借自己平日对司马懿的了解,说:
“司马懿一定会随机应变,各位放心,擒拿公孙渊指日可待!”
后来,雨势渐渐变小,司马懿继续出兵包围襄平,水泄不通。然后,他命令士兵在城下累积土山,又挖地道,配合橹盾等防具攻上城墙,又派冲车在冲击城门。
司马懿的攻势日夜不停,箭矢如下雨一样扑向城内。
公孙渊的形势急转直下,粮食也快耗尽,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伤亡惨重,连最信赖的部下杨祚也投降了司马懿。
到了八月,公孙渊派王建和刘甫出来与司马懿和解,称臣。为了表达诚意,两人把自己捆绑起来,来见司马懿。
司马懿毫不留情,直接命令处斩,还写了信告诫公孙渊:
“当年楚国和郑国都是大国,而郑伯还脱去上衣,牵着羊来礼迎。我们天子是高高在上的人物,而王建等人竟然想让我退回老家,诚意在哪里!?礼貌在哪里!?”
“这两人年老昏庸,我怕他们传达给你的意思有偏离,就顺便把他们斩了。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换一个年轻聪明的人来和我谈!”
于是,公孙渊丝毫不敢怠慢,赶紧派卫演去到司马懿帐下,作为人质。司马懿想了想,对卫演说:
“行军打仗有五个结局:能打就打,打不过就守,守不住就撤,除此之外,要么投降,要么就是死。既然你不肯当面投降,那就只有死了,也不用做什么人质了!”
司马懿这么一招,各位读者可能也看出来了,这是攻心计!果然,过了几天,襄平崩溃了。公孙渊带着儿子和数百骑兵突围,从东南方向逃走了。
司马懿遣大军去追,在梁水之滨斩杀了公孙渊父子。
随后,司马懿进入襄平城,将公孙渊的将领和兵民,总计七千余人全部诛杀,筑城京观(尸体堆叠,用土擂成山,作警示用)。这下,辽东四郡(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皆平定。
由于辽东地处偏远,司马懿还特意询问了当地居民,如果有人想回到中原,也可以随着大军回去。结果,大多数被公孙渊从内地俘虏到辽东的百姓,都听从了司马懿。
一切处理好之后,司马懿班师回朝。
司马懿用兵总结:
司马懿从一开始就打算彻底解决辽东的祸患,因此制定了一套十分有效的战术,以及此次战役的最高目标。
战役开始之后,司马懿坚定自己的策略,坐得稳,静得下心,一切行动都为了最高目标,不惜代价。
通过心理战,使得襄平自行崩溃,避免了更多的伤亡。获胜之后,又筑京观,彻底击破了当地叛军的心智。
收抚居民,随军回中原,降低了当地人口,减少了复叛的可能性。
谷离评论:
司马懿在这半年的时间内,除去天灾,用了最高效的方式击破了盘踞辽东十几年的公孙家族。他的手段十分残酷,却又无懈可击,让他们的对手疲于奔命,无暇自保。
“天时,地利,人和”,公孙渊一样都不缺,却仍旧被司马懿击破。这足以证明深谋远虑的司马懿,其用兵之诡诈,实在让人佩服而恐惧。
在蜀汉北伐的期间,拥有“天地人和”的司马懿,使得诸葛亮更是无法找到任何破绽,最后留下了千古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