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山木》里面有这样一个篇章:“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意思是有两艘船并在一起渡河,有一条空船过来撞它们,(这时船上)就是有(那种)小心眼的人也没有发怒;有一个人在船上,就喘着气呼喊(叫他让开);叫一次没听见,叫两次还没听见,于是第三次叫的时候,就必定用恶毒的辱骂一起喊(过去)。前面没有发怒而现在发怒了,前面虚怀若谷而现在怒火填膺。人们能够虚怀若谷地生活在世上,又有谁能加害于他呢。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我们经常把关注点放在触发我们情绪的那个人那件事上,通常有几种做法,一种就是搞定他,让他按照我的样子来,但通常不太可能。另外一种做法就是搞定自己,所以很多书籍文章都叫我们学会控制情绪,或者做各种各样的追溯,比如说追溯原生家庭的创伤,去寻找情绪的引发的源头,然后在源头处理它。但是事实是,我觉得确实是没有办法完全处理干净。
这个故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呢?它让我看见了,其实这个情绪是我们原本就有的,他人只不过是触发了我们的情绪机制而已。痛苦、快乐、悲伤、喜悦、难过这些情绪是我们自己本来就有的,或者我们可以把范围放大一点,这是我们整个人类集体共有的情绪。苏东坡的《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和晴只是虚相,就像庄子的这一艘空船一样,我们真正体验到的是有了这些经历之后的感受,这个感受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一遭一定会经历的,也可以说它是我们这个生命游戏里面早就设定好的模式。
《庄子。知北游》里面说:“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悲伤和快乐这些情绪的到来是我不能阻挡的,它们的离开我也不能制止,我们只不过是它们临时栖息的旅舍罢了。当我们看到这一点的时候其实就无须太过纠结,因为情绪本身自己会来也会走,我们人生就是在玩这种感受的游戏。
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首先要识别情绪,就是意识到“我现在很生气”“我现在很沮丧”“我现在很愤怒”等等,情绪识别后要做情绪归因,产生情绪的人是自己,不要让周围的人作为情绪的背锅侠。积极地处理情绪,让自己感受好起来,最后要有安全感的确认,避免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到与他人的关系。面对情绪我们要觉知、接纳、感受,然后释放转化。自己制造了自己情绪,而不是空船!改变思想也就改变了情绪!
情绪来了,当它是客人拿茶招待它,茶喝完了送客!